Image

一个海上艺术馆的思想日记

2020-09-15

设计,能够改变的是让这个地域的人因为一个建筑的存在略感幸福,每一种设计都在面向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退却城市的喧闹与浮华之后,建筑,应是一个“可实现的精神归属空间”。

浪花艺术馆,以“浪花”为设计原型,在天津新旧文化与历史的脉络之上,让建筑作为一种有形的活动空间,连接在人、场所与大海之间。

通常,我们所面临的海的特性是这样的:礁石、海浪、海雾、沙丘、风车、海风、螺号,基于大海开始的设计,首先考量的是对海的参与和尊重,这是基础,也是设计的开始。

浪花艺术馆-宋照方手绘稿

这一次,要书写的是一个全新的城市故事线,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建筑、景观、城市、大海之间的城市集群,而每一个建筑集群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灵魂场所,一个大的城市聚落,总是需要一个可供人类文明交往的聚集地。若说世茂起雲湾是一个身置海上的城市公园社区,那么,浪花艺术馆的存在,则是一种以当代建筑艺术形式进入,以此构建本地场所适宜于当代人心灵尺度的空间话语体系,建筑,促生了人与海之间的精神共振。

浪花艺术馆-宋照方手绘稿

以此产生了一个海域艺术馆的镜像构成:

设计,起源于大海之上的“海上镜像”;场所,生发于湾区之上的“艺术镜像”,构筑物,以艺术思考生成独属于场所的“水色镜像”;基调,顺延光影向内部走去展开一辐相关空间叙事的“深海镜像”;天井,随着双螺旋楼梯向上直至二层可见借来天光的“光之镜像”,五重镜像世界观,着陆于对天津海域文化的层层空间序列。

看海,站于浪花之上

雕塑,生发于海边的艺术镜像

场所,需要一个大的故事线,要创建一个故事线,就需要一个全新的立意。这就要求我们,这里探讨的不仅仅是一种城与海的关系,也是在给当地创造一个地域化的精神符号语言,继而诞生一个有新意的形体,形体即是艺术,以艺术的思考创建一个可供当代人心灵栖居的精神空间;其次,它还是一个灵动且有意思的构筑物,一个可让人参与并产生引力场的公共艺术空间。

浪花艺术馆-宋照方手绘稿

摄影-行知影像北京日清建筑设计

浪花,自带一种自然、动态、飘逸的特质,在地表获得一种建筑的自由、自在。以龙鳞为设计的基本元素,正所谓:潜龙勿用,龙潜于水,浪花起舞,龙鳞与水之间交相呼应,以此,书写一个落在这片湾区之上“海上镜像”:自然之韵,同气连枝,人海同住,镜像生成。

一个艺术馆就此诞生,以浪花为意,从而,生成一座海边之城,海边、沙滩、海浪之间,构建一个可看海的悬挑构筑物,以抽象的艺术特质设计,脱离生活速度与城市闷热的挤压,给心灵以疏解、归属。

摄影-行知影像北京日清建筑设计

浪花艺术馆,更像是一个海边的雕塑,以当代艺术的建筑抽象化思考,把文化和艺术纳藏在建筑、空间、场所之中,从而,形成了艺术对空间新场域动能的激发。

雕塑,来源于文化觉醒,需要生于土壤之中,这偏场所的文化土壤即是大海,大地与大海之间,浪花涌动,在混杂文化的当代语境之中,艺术和建筑发生了碰撞,从海域文化的特质中提取出最简单的符号语言,形成了关于这片海域的初始“艺术镜像”:飘逸灵动,伸展自如,万法如一,生生不息。

从不知所以然

到人与自然

通常我们开始一个建筑的思考,大多是要探讨建筑对于人们的未来是否有更多可能性?空间存在的价值,能够给人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归属地。以此,人,会成为艺术的一部分,空间,是人行为发生的艺术动线,建筑,通过艺术的在地性的运用与思考,在空间、建筑、人、海之间建构了一个的可供人“看海的艺术平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