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男子花50万造汉代玉凳,转手卖出2.2亿,专家:亏了,至少值10亿

Image 2020-09-17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我国的历史永远都是非常的厚重绵延,几千年的岁月里面,总是把无数珍宝沉淀于某个沙滩之上。

正是由于这一特色,所以无论是在封建王朝时期,还是在近代开始以后,所有的中外研究爱好者,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寻找着文物。哪怕是再微小的一个角落,也有可能出现了不起的精品。

正因为如此,电视节目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震撼的文物,有的时候甚至会改变某一个时代的历史。但是有真文物的登场,也会有赝品的登场,而且文物圈子里面水非常深,甚至有的时候专家也会看走眼。

一、汉代玉凳的惊天拍卖

其实在历史上,文物的价值往往都是不确定的,因为很多时候一件文物,或许在当时的价值并不明显,但由于赋予了很多的时代特色,还有文化背景,因此就会被收藏家给认可,然后在拍卖会上抬高价格。

所以,每一次文物的拍卖看起来惊天动地,但实际上往往都超过了文物本身的价值,这里面的水分可深着呢。

例如在马未都的节目中,就不止一次向大家提到过,北京的文物拍卖市场里面有很多的讲究,当年,他可以靠着5毛钱淘到一个几十万的文物。同样的,他也看到过很多朋友以十几万的价格,最终换了一个不值5毛钱的东西。所以说这个里面有着很多的套路,真假有的时候很难分辨。

例如本期我们要聊到的文物拍卖,这件事情发生在2011年,有一件名为汉代玉凳的文物,引起了文物界的热潮。

当年,汉代玉凳问世于北京中嘉拍卖场上,刚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就它的造型来看,这似乎是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的组件。

由于当时文物界还没有问世过汉代的玉凳,所以这件物品非常的值钱,甚至在文物拍卖界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这件文物的独特性,所以在起拍价的时候就已经高达1.8亿,后来更是被哄抬到了2.2亿元的价格卖出就其结果来看,这件汉代玉凳成为了当时拍卖场最昂贵的珍品。

二、汉代玉凳真假之谜

不过虽然拍卖会以极高的热情结束,但是拍卖完以后,很多人却对这个玉凳提出了疑问。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这个玉凳是假的,但也有很多人支持,这是一件稀世珍品,具有划时代意义。

所以,两边的学者居然关于这件文物的真假问题开始吵架,甚至引起了一场学术辩论。

当时,玉石界的大行家周玉泉先生就直接站出来指出,这件文物绝对是真品,不可能有掺假的成分。

但是,在周玉泉先生站出来力挺这件文物的时候,中国文物协会的副会长和其他的成员却也站出来针锋相对,他们认为在,这件文物根本不符合时代背景,很明显就是一个造假之物

不过,就在两边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很快另外一位专家也插入进来,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明确站出来,力挺周玉泉先生,他认为这件文物虽然在此前并没有先例,但却毫无疑问是绝对的真品

甚至他还指出2.2亿元的拍卖价应该是亏了,至少值10亿元。很明显,这位协会主席的加入,立刻把这场争论变得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当年的大辩论之中。

三、文物背后的历史

其实就历史记载来说,这件汉代玉凳的确不应该存在。因为在史书记载中,真正在中原地区开始流行凳子的时候,应该是在隋唐时期。

例如大家如果查看过《贞观之治》或者《贞观政要》等一类的书籍,会明显的发现,唐朝的皇帝喜欢坐在一个矮凳子上,而这个矮凳子在当时被称为胡床。也就是说,这是当年北方部落流传过来的东西。在此之前,至少在秦汉时期,中国古人从来没有凳子,他们都是跪坐着。

至于说为什么要跪坐着没有凳子,是因为古人根本没有需要凳子的需求,当年古人都是穿着开裆裤,而且没有内裤,因此敞开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女子更加不行。

因此当时的人们都是跪坐着,根本就不会有胡床之类的东西产生。直到后来,胡汉杂糅慢慢的才有了内裤和连裆裤。宋代时期,才真正登场的高脚凳子。

因此就历史记载来看,似乎在汉代根本不可能有凳子,更加不会有如此精良的玉凳。

按理来说历史记载如此明确,那么为什么这些专家还在这里纠结呢?

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些讲究,因为史书记载也并非是全面的,而且在历史上经常有一些打破常规的东西。

例如,在此以前很多人认为商朝的版图是很大的,因为我们考古发现了商朝的遗址,似乎连起来很大。但其实后来根据科学检验发现,商朝的那些遗址,根本不是同一时期存在的东西,所以很多人最终得出结论,商朝是一个移动的部落,所以版图并不大。

因此大家也希望这个汉代玉凳是一个突破口,颠覆当时的历史记载,毕竟也有可能。

四、事情的真相

所以两边都有着自己的理由,于是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争辩,那么到底这个玉凳是真是假呢?

随着事情的越闹越僵,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学术研究的高度,最终在2012年的时候,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为这场争辩画上了句号,他透露了真相,原来这个所谓的汉代玉凳根本不是划时代的产物,而是在2010年的时候,他们当地的一个玉器赵老板联合众人生产了一个赝品,这个样品就是被大家争辩的天价文物。

实际上,这位赵老板花了50万购买了方青黄玉,随后聘请了22位玉工,经过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打磨出了这个赝品。在这期间,他们模仿明代的老样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尝试,最终才有了这件惊天之作。

在研制成功以后,这位赵老板以230万元的价格贩卖给河北的老板,但他也没有想到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这件文物几经辗转,甚至来到了大拍卖场,并且贩卖出了2.2亿的天价,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大争论。

这件事情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但最终还是以这样滑稽的方式收场。于是真相大白了,当年的辩论也最终落入尾声。

结语

不过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背后还是有一些讲究,值得大家反思。首先就是,虽然很多学者对于历史都有着一种不信任感,总想要在其中找到某些突破口。而且历史学界也的确把目标盯到了文物之上,希望对于历史有着新的认知。

但很明显这样的职业,最终会导致某些问题,一个是对于历史文献的不信任,另一个就是导致很多文物界的假品开始在市场流行。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问题大家也需要注意,虽然文物可以让人一夜暴富,这里面也有着让历史学界极度狂热的历史文化含义。

但是真正的文物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基本上不可能遇到,我们也不要每天总是做梦遇到一个文物,然后卖出天价。

即使我们真的得到了这样的珍品,也不要纯粹以价格为标准,而应该看到这些文物背后的价值,因为它不仅仅是金钱的标志,更是古人留下来的痕迹,更是从艰苦到文明到现在和谐的见证与努力。所以说,大家对于文物的心态要有一个良好心态,也要有崇敬之心。

参考资料:

《唐书》

《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