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术规范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近年来,学术规范这一术语已被学界与科研管理界普遍接受。在一些主流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诸如项目成果评估指标体系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均出现了“学术规范”或相关的“制度规范”“编辑规范”等类似指标。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说明人们的学术规范意识已大大增强,具体践行学术规范的举措已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假以时日,中国学术成果的规范性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相应地,科学规范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成果也将越来越多。
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中的“规矩”,是学者必备的基本功,它是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利于学术发展与繁荣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它至少包括基本规范、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写作规范、学术署名规范、引文规范、学术批评与学术评价规范等。学术史证明,倡导和遵守学术规范,有利于在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学术创新,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符合学术规范是学术成果质量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方面,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列出学术规范及其相关指标,对学术成果质量的评价显然是必要的。
准确理解学术规范的含义
关于学术规范的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理解。在有的学术规范指标中,学术规范指的是学术成果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否是学术语言,文字是否准确、流畅、优雅等。有的则是指引文选用是否合理,著录格式是否规范,作者署名是否准确等。有的是指学术成果的编辑、排版是否规范等。应该说,这些具体技术性规范都属于学术规范,但这里的学术规范是“狭义”的概念。
然而,当我们说到“学术规范”这一概念时,更多地会从“广义”上去理解。从广义上看,学术规范既包含“基本规范”,也包含技术性规范;既有宏观的规范,亦有中观和微观的规范。而从狭义上看,学术规范仅指技术性、微观上的一些规范。从目前实际的指标设置上看,“学术规范”一般都是狭义的,即仅指技术性指标,并不涉及非技术的规范,如“基本规范”。但我们知道,“基本规范”是学术规范中最为紧要的规范,基本规范是“纲”,具体技术性规范是“目”,纲举目张,基本规范指引具体规范的设置。可见,基本规范在学术规范指标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基本规范”是什么?基本规范是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基本规则,是经过长期学术实践总结得来的学术总则,它需要符合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学术自由、独立思考、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学术平等与合作、求真与致用等基本要求。基本规范来源于古今中外合理的学术思想,例如,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学术的四大规范或原则,即学术的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合理的怀疑性。中国自古就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实录”精神。现代亦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将中外这些原则、精神和方针的内涵概括出来,就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基本规范是所有学科学人都必须首先遵守的一些公认的主要准则和要求,是其他具体规范,诸如选题规范、引用规范、语言文字规范、署名规范等的原点或起点。换言之,基本规范可以推出各种具体规范。
学术成果,无论是学术图书还是期刊论文都是学者的精神产品,其评价是学者评价、机构评价、学科评价的核心和基础。学术成果的引文、文字、编辑、出版要符合技术性规范,更重要的是还要符合基本规范。无论是一部书、一篇论文,抑或是学术期刊,如果首先能够符合学术基本规范,又能符合引用规范、署名规范等其他规范,那这个成果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学术成果、好的学术成果或优秀的学术成果。
好的学术成果是一流学术成果的基础,只要学术成果符合基本规范、引文规范等,又有所创新,就可以称之为“好的学术成果”。在学术成果评价中,只要评审者对学术论著或期刊论文进行文本和内容的深度分析,对其在学术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对学科建设的影响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就能衡量是否为好的学术成果。好的学术成果都应符合基本规范,即应具有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批判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特点。好的学术成果不是没有瑕疵和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不失大节。学术成果不符合学术规范,尤其不符合基本规范,那很难是好的学术成果。例如马克思《资本论》,引文都有原始出处,符合引文规范,选题、结构、论述、结论更是符合独立思考的基本规范,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成果。
完善学术规范测评体系
在实际的学术成果评价中,如何测评基本规范呢?下面以学术期刊为例,利用“全评价”体系分析框架中“三大维度递进论”来说明基本规范的测评问题。
“三大维度递进论”是指对任何一个学术评价客体,都可以从三个维度,即形式、内容和效用来评价。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效用,一个比一个重要,一个比一个复杂,谓之为“递进”。形式评价主要是从评价课题的外部特征来评价,一般可以量化。内容评价是指同行专家必须阅读文本,分析内容后进行的评价比形式评价费时费力,复杂性与重要性较高。效用评价既依赖于同行专家对评价客体一段时间内产生的价值、影响、成效作出的判断,更依靠长时间和实践的评价,它是进行时,评价难度最大,也最为重要。
首先,从形式上测评,学术期刊是否有对基本规范的表述。比如,期刊的发刊词、投稿指南、审稿政策、编者按、社论等是否有关于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学术积累与创新、学术平等与合作等涉及基本规范的文字。只要有,在形式测评上就是合格的。如果没有文字表述,则为不合格。如果有悖于基本规范的表述,则应加大扣分力度。
其次,从内容上测评,就是由同行专家对已出版的期刊及论文的内容进行审读、分析,以判断其是否真正贯彻落实所表述的基本规范。例如,专家可以从期刊的编辑思路、栏目的设置、论文的选题、观点的阐述、结论的引出等判断是否符合基本规范。同样,也可找出不符合基本规范的内容。内容评价权重比形式评价要高,筛选合适的专家,对专家评价的意见再评价要比形式评价复杂得多,当然要有用得多。
最后,从效用上测评,即在期刊及其论文出版一段时间后,调查、统计作品被利用的情况和产生的各种效益。这不仅需要同行专家考察、认清效益的事实,而且需要摆出产生效益的各种证明材料,诸如典型案例、事迹、被引用、被转载、获奖、被单位采纳情况等,只要能拿出数据或事实加以证明,就是遵守基本规范后的效用评价。可见,效用评价权重最高,也最有意义,它注重用事实、时间来说话。但测评更费时费力,许多效益在一定的时间内尚没有产生或充分产生,或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许多评价则要求一定在3—5年中看到结果,这就需要测评者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找出证据。这是效用评价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学术成果的“学术规范”指标,不仅要测评文字、引文等技术性规范,而且应该测评学术基本规范。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学术规范”的含义,测评出学术成果的真正水平。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研究”(19ZDA3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张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