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模仿《咏鹅》作了首《咏鸡》,一举成名!
久而久之,诗歌雏形便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他模仿《咏鹅》做了首《咏鸡》,其诗内容为:“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寥寥数字一幅金鸡报晓图跃然纸上。全诗18个字,获得国家级文学奖,还拿到了1万块钱的奖金。一鸣惊人的背后,还有更多人看不见的积累和沉淀。
一诗成名引关注,质疑声声争议来
正如骆宾王一样,危勇一举成名。《咏鸡》被发到网上后,立刻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媒体的争相报道。危勇一跃成为了村里的“成功人士”,所作的诗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人做寿,家逢喜事,都要请他来即兴赋诗一首。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鲜花掌声的背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些网友认为《咏鸡》有些过誉了,有些人甚至觉得《咏鸡》仅仅是模仿山寨《咏鹅》,不配得国家级文学奖。
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接受一份殊荣的同时也需要承受它带给你的重量。面对大众的质疑,辩驳和愤怒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作品说话,剩下的交给时间。
一首小诗获大奖,文化传承新气象
尽管此事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更多的网友还是坚持认为积极影响是大于消极影响的,一直以来,诗词被认为是文人墨客的专属。一旦将诗词推向神坛,那么它在普通大众之间的传承就变得举步维艰。而作为农民的危勇敢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这给诗词的文化传承开了一个好头。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危勇看到自己诗作获了奖而且还拿到一笔不菲的奖金,他的创作热情更高涨。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诗词的创作中。而这位湘北老农的事迹的传播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创作热潮。赋予了普通民众诗词创作的勇气,一时间还流出像《咏猪》,《咏猹》,《咏狗》等模仿之作,戏谑也好,认真也罢,不可否认的是,这对于诗词的传承确确实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让诗词创作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