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改诗:不要急着嘲笑别人,或许你自己才是那个笑

Image 2020-09-20

苏轼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很高,在人们看来,在诗文方面,苏轼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不但在后世,在苏轼的那个年代,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词人。苏轼也觉得自己是天才。

天才有个通病,恃才傲物,尤其是喜欢对别人的诗文“指手画脚”,普通文人能让大才子苏轼指点一番可以提高地位,估计是有很多人求苏轼改诗,所以苏轼也认为自己了不起了,竟然对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当朝宰相王安石出手了,这一“出手”就闹出了笑话。

不管按照年龄还是官职,苏轼都属于后辈。王安石比苏轼大16岁,当苏轼只是小官的时候,王安石已经是宋朝宰相。此时的王安石已经开始主持变法,而苏轼却是反对变法的守旧派。对于王安石有点看不顺眼。

一次,苏轼去王安石家找王安石,去的时候王安石正好出门,苏轼就在王安石的书房等候。

古代文人读书写诗是天天要做的事。王安石也不例外。苏轼在书房里左瞅瞅右看看。他看到在书桌上放着一本书,这明显是王安石正在读又没来得及收的书。苏轼拿起书翻了几页,一张纸从书里滑落在地上。苏轼捡起来一看,原来这是一张还未完成的诗稿,为啥说未完成,因为这首诗只有两句,苏轼默念:

《咏菊》

“秋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轼微微一笑,心想:“这老头子还诗文大家呢,这首诗连最起码的常识都认不清,秋天菊花正是盛开的季节。怎么可能落满地”,苏轼指点诗文的瘾又犯了,又有心取笑王安石,提笔在诗稿的后面接上两句:

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言外之意是说,大诗人连秋天和春天都分不清,真是让人笑话。题完诗,苏轼把诗稿夹回书里,放回书桌回了家。

王安石忙完回到书房要继续斟酌未写完的那首诗,当他看到自己诗后接了两句,心想:

“是谁如此无理,敢在堂堂大宋宰相的诗稿后接诗”

王安石把下人叫进来问了后才知道,原来是近来大出风头的青年才俊苏轼。王安石微微一笑,放下诗稿,这事就算过去了。

苏轼以为王安石会疾风骤雨的报复,没想到王安石毫无反应。苏轼心想:

“王老头肯定不敢把事说破,怕他人嘲笑自己拙劣的作诗能力”想到这里,苏轼更得意了。

过了几年,苏州调任黄州团练使。苏轼哪懂什么做官练兵。整天和友人游山玩水,喝喝酒作作诗,真是逍遥自在。

那年秋天,苏轼与友人去山中游玩,当游到一片菊花林的时候,苏轼涨红了脸。只见初秋季节,菊花落满地。真的如王安石诗中所写的一样。原来黄州有一种菊花叫落瓣菊,会在秋季落在地上。

苏轼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原来王安石当年不和自己计较正是在嘲笑他苏轼的无知。

其实,苏轼作为千古文圣自有他可以骄傲的地方,但往往很多的普通人却常以为了不起,嘲笑自己看不明白的人和事,但当真正明白的时候已经无地自容了。

比如说

前几年看到一个新闻,大约是2003年前后。北京某公司有一群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刚大学毕业,又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白天上班晚上谈恋爱,出去逛街吃吃喝喝看看电影,很是逍遥自在。

但有个小伙子却从不谈恋爱,平时也省吃俭用。当同事下班逛街的时候,他却摆起了摊,同事都嘲笑他是怪物,没过几年,他攒够了房子首付的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又过了几年房子涨价,他一倒手赚了几百万,在北京开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已经是几千万身价了。

而那些当初嘲笑他的同事不是已经放弃了北漂的生活回了老家,就是还在为房子首付努力。到了这时候才明白,自己和那个小伙子比起来,就是个笑话。

又比如当年马云信誓旦旦的找到张瑞敏,为自己未来的互联网帝国寻找第一笔投资。当年的张瑞敏是成功学教父,绝对的成功人物。但他却看不上马云描述未来的互联网帝国,拒绝了马云的投资请求。使张瑞敏失去了成为阿里巴巴股东的机会

总结:在金庸武侠小说里,深藏不露的高手,称之为扫地僧。谁又能想到,在藏经阁扫地的老和尚竟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不管是苏轼还是张瑞敏,都已经是极厉害的人物了。但他们还是有认知死角。所以,在自己不明白的人和事面前不要急着发表你的意见,不要急着嘲笑,看看再说又何妨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