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建国前其实是六大名著,建国后改为四大名著,另外被删的两本是啥

2020-09-20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提升国民的素养,文学界比较权威的一个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号召之下出版了“四大名著”。随后这样说法也开始流传起来,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文学界流传的并不是这样的说法。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之外,还有两本名为《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小说,被称为“六大名著”。

一个国家建立之后,文学落魄的局面迫切需要得到改变。想要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树立新的思想观念。短时间必须要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人们闲暇时丰富一下生活。经过一番考虑,从六大名著里面挑出了四本,删除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两本,但这两本小说被删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聊斋志异》的编写者为蒲松龄,虽然带有一点浪漫色彩,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但还是少不了神鬼的存在。当时新政权刚刚确立,人们最起码的就是反对封建和迷信,需要的就是《水浒传》这样题材的文学作品。再加上故事内容比较分散,而且是短篇小说,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所以也只能被排除在外。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这本书虽是一个长篇小说,但它是讽刺小说的巅峰代表作。里面深刻揭秘了社会不同阶级对于物质和名利的不同看法,严重抨击人性的弱点和腐朽。如果让当时的人去读这样一本书,或许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当时社会处于一种新的朝气之下,而这本书又是建立在丑态社会之上,所以也被排除。

那么另外这几本呢都比较成功,有完整的历史事件。但并不是说人们读完就这样了,而是在向人们诉说当时那个社会。同时也不仅是了解了就如此,更要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其中《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关公,到现在也都被人们信奉为守护神,因为他们懂得做人最起码要有忠义。纵观整个历史,即便发展到如今,它也没有改变过。

《红楼梦》更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进步,这部作品读完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从一个平民百姓到朝中大臣,人生的每个过程都有其定义。人们如果想要得到物质上的财富,那就必须要先有功名,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当时人们的信心。

不管是几大名著,都是想让人们明白其中的暗示道理。三顾茅庐、智取润州城、三借芭蕉扇等等故事,也都在告诉世人最基本的准则,我们又何尝不去多看看它们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