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川诗歌协会中秋诗会在成都举行 诗人杨牧:我们还活着 而且活在诗歌中

2020-09-22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9月20日下午,初秋细雨中,“锦水映月”中秋诗会在成都拉开帷幕。诗会由四川省诗歌协会主办。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诗人杨牧、《星星》诗刊主编、诗人龚学敏、诗人曹纪祖、诗人向以鲜等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出席诗会,并和大家交流了现代诗歌创作的痛点,以及诗歌和诗会的意义。

“这是四川诗歌协会在疫情缓解后第一次举办诗会活动。”76岁的杨牧表示,在持续大半年的疫情以后,诗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聚的机会,“它(诗会)能证明我们大家都还活着,不但活着,而且活在诗歌当中。”

四川诗人杨牧在中秋诗会上发言。

人人争抢着说话的地方 没有诗

“他端着个酒杯问,明月几时有?明明他知道天上什么都没有,他还要问天上有没有宫阙?”诗人杨牧一开场就坦率地说,“诗这东西,就是没话找话”。但正是这出乎意料的对答,体现出诗人李白别具一格的想象力,而“人人都争着抢着说话的地方,没有诗。”

杨牧表示,诗就是说废话的艺术,是走弯路的艺术。他建议诗人们,“尽量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找,尽量不要说太有用的话和太正确的话,说点你自己想说的,心里想说的废话。“

四川诗歌学会副会长、诗人向以鲜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现代诗和诗歌格律的见解。向以鲜发现,现代人但凡提到背诵诗歌,头脑中就只有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向以鲜觉得,这正是因为古典诗歌具备活泼的节奏和音乐性,易于诵记。

向以鲜认为好的现代诗应该具备几个元素。首先应该是“清晰”的,“我特别反对那种云里雾里的写作,他(诗人)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东西”,然后又被评论家过度解读,最后令其完全脱离了真实生活;其次,向以鲜表示现代诗应该是鲜活的,“要能够听到血液的跳动”;第三,现代诗应该有介入性,不能做“一个活在云里的诗人”,对于时代,民族,国家的过去未来现在一点都不关心;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向以鲜表示,好的诗歌应该有节奏感,这个才是诗歌其他文体区别开的终极因素。

“诗歌的这种节奏是诗歌得以成立的一个胎记。 而且我觉得做为一个汉语(诗人)应该是很幸运的,因为汉语本身它就天然的富有节奏和音乐性。 每一个汉字它里面还有对称(韵)。我觉得它和表音文字比较起来,更能够焕发人们内心中的一种节奏。”向以鲜说,“中国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一个就是 语言汉字,再一个就是由这种语言而产生的诗歌。我们的中国文化要和世界最好的文化最精粹的文化去比美的话,我觉得只有这两个东西,就是 文字和诗歌。”

用诗歌来与黑暗抗争

此次诗会分望月、思乡等几个部分,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进行现场朗诵。四川诗歌协会会长曹纪祖表示,此次中秋诗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希望以雅集的形式,呈现现代诗,“我不想搞一个呆板的诗会,(所以)借鉴传统文化因素,又具有新文化的形态,来到这里的不仅是写诗的人,还有各界人士,这就是小雅集大文化。”

由于年纪的因素,杨牧近年很少参加活动,但他表示这个中秋诗会他”一定要来“,因为这个活动除了纪念中秋这个意义之外,在持续大半年的紧张疫情缓解之后,诗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老朋友相聚的理由,“(诗会)它至少证明我们大家都还活着,不但活着,我们还活在诗当中。”

《星星》诗刊总编龚学敏也表示,此次活动他排除万难也要来参加,原因之一就是,“今年我们都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这个国家也好,全人类也好,包括诗歌也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龚学敏表示,在当下这个发生深刻巨变的时期,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受到了影响,能够温暖内心的东西不多,更需要“真诚一点,去拥抱诗歌。”

“让诗歌来影响我们的生活,用诗歌的力量来抗拒这个世界的一些(负面因素), 包括病毒,包括战争,包括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不友好的东西。 我认为越是这个时代, (诗歌)越重要,所谓的后疫情时代可能最需要的 就是(诗歌)那种温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