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北朝陶瓷的工艺特点

2020-09-25

南北朝的陶器中最重要的是早期的越窑。汉、三国时期的青色透明釉的炻器在南北朝时期已被称为“瓷”,而有“缥瓷”的名目。而且当时已记载其产地是“东瓯”一带。今天实地调查的结果,可以确定这种青釉陶瓷的窑址集中在现在的绍兴...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各民族大融会的一个时代,特别是西方文化东来,给古老的中华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瓷业生产自两晋以降持续发展,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白瓷的发明更是南北朝瓷业的一大成就。

南北朝瓷器主要由东南各窑场生产,普遍胎底较为粗松,釉面仍以青黄色为大多数,胎釉结合不甚紧密,易开片,装饰方面仍以器物造型变化为主要手段,但已开始多种新的尝试,如刻划花、贴花、贴塑等。这一时期的瓷器已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冥器等。此外,陶瓷还被大量运用到文具中,如笔筒、水盂、砚等。水盂的功能只是盛磨墨用水的,但造型都很丰富,有蛙形、鸟形、兔形、牛形等样式。陶瓷文具被广泛使用与这一时期崇尚读书、推崇士儒有关联。

南北朝时期的谷仓罐制作精细,堆塑繁杂,有人物、飞禽、走兽、亭台,粮食一直被视为人生第一重要之物资,所以从秦汉时代就开始给死者陪葬粮食,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同时陪葬品中还含有整套粮食加工工具和做饭用的炊具,以充分体现吃饭的重要性。南北朝时期佛教盛兴,各地都建造了大量寺庙、佛像石窑,僧尼数量猛增,带有佛教色彩、意义的装饰随处可见。如在建筑装饰上带有飞天、莲花等标志性图案。体现在陶瓷器上,最有代表性的是“莲花尊”。

南北朝时期陶瓷的装饰特点也比较明显,尤其是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最为突出。器物上常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纹样,刻画细腻且逼真,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个时期的社会面貌,也给今人研究建筑、音东、舞蹈、宗教、蓄牧等方面的课题提供佐证。缥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色釉,是青瓷系统的代表,与北方地区的白瓷交相辉映。之外,常用褐彩打破单一的青釉,使之更加活泼。用褐彩在器物表面上书写文字,是褐彩装饰的另一特色,这种装饰手法在后来的唐、五代时期大为盛兴。

南北朝时期早期越窑的釉色,由于火候提高,瓷釉中的氧化铁还原过程较好,与三国时期的色泽相比,青色较深,黄色减少。同时也出现利用较稠厚的釉汁斑点.使之保持还原不充分的氧化状态,而呈现深褐色,变成了青釉上的装饰。

由于南方广大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也就比较安全,中原地区大批员纷纷南下,其中也不乏陶瓷业技工。而北方地区处于萧条境地,陶瓷业还不及汉代发达,对窑炉的使用也极少改进,仍延用圆形馒头窑。在南方,窑炉有了很大发展,龙窑结构被进一步改良。窑床长度达十余米,为解决龙窑窑室内抽力大、火焰速度过快的问题,这一时期发明了起缓解作用的“挡火墙”,可更有效地调节窑内抽力和温度。经测试,这一时期的瓷器都是在弱还原焰中烧成,烧结程度较好,烧成温度可达1300度左右,达到了现代瓷的质量水平,这无疑是与龙窑结构的改进和烧成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