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熙公祠里的“一根牛索”,为何成为宝贝,因为有种精神在里面

Image 2020-10-01

“一根牛索”渐渐成为各地争相推崇的新时代精神。众人好奇不已,查出“一根牛索”的精神源于从熙公祠,也是潮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何如此?看罢里面的一副雕刻,就会明白了。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潮州市潮安区主办的“弘扬‘一根牛绳’精神,传承优秀道德家风”主题图文展览,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举办后,“一根牛绳”精神逐渐闻名全国。

“一根牛绳”听起来又简朴又有趣,能代表什么精神?想知道答案,还要追溯到一根牛绳精神的精神源头地——熙公祠。

熙公祠制作非常精美。只见门楣上有“宜子孙”等字样,雕刻精致,正中间,左右各有国保碑,还有两座石狮。为什么在离潮州老城区20多公里的乡间,会有一座如此精美的祠堂?离不开出生在此处的一位传奇人物——陈旭年。

陈旭年生于清道光七年。此时朝政动荡,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和洪门派闹得沸沸扬扬,陈旭年年轻气盛,也参与其中。可惜活动失败了,陈旭年为了保命,迅速逃到了正在开发的马来西亚柔佛州。

一位年仅17岁,身无分文,只有两件破衣服的孩子,在异地能生存下去吗?没想到陈旭年如此能吃苦,他先在最劳累的锡矿做苦工,被打被骂也赚不到钱,但能让外地来的陈旭年生存下去。在同行累得回家睡觉时,陈旭年又看中了卖布的生意,他将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钱买了布匹,每日沿街沿路挨家挨户叫卖,从不喊累。

若是有人买他的布,他从不缺尺少寸,买卖非常公道,渐渐积攒了人气。更何况陈旭年又年少英俊,谈吐风趣富有感染力,当地人越来越喜欢他,特别是马来贵族阿武峇卡一家大小对他非常欢迎。

贵族阿武峇卡随后,又默默观察他一段时间,终于认可了他的人品和本事。便不顾尊卑贵贱,与他结为兄弟,并撮合他与自己的表妹结婚。陈旭年从此身价大增,成为贵族阶级的“驸马”。

1864年,阿武峇卡把境内10个港口交给陈旭年管理。到陈旭年39岁时,已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1868年起,陈旭年已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华侨领袖和实业家……直至今日,为了表彰陈旭年对柔佛州开发作出的贡献,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新山市中心纱玉河附近,至今都有一条被命名为“陈旭年街”的街道,陈旭年的身份尊贵无比,成为当地最有名的华人代表。

陈旭年富甲一方后,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落叶归根。他非常怀念故土的时光,于是在清同治九年,陈旭年耗巨资,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祠”。

更令人震惊的是,陈旭年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年少时的轻狂,到逃生他乡穷困潦倒,又到富甲一方成为名人,如此有能力和气魄的一个人,几乎将他晚年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祠堂上。

小小的一间祠堂,花费了陈旭年二十六多万银元。召集了无数能工巧匠,又花费整整14年时间,精心雕刻每一处细节。工作期间,为了使石匠安心雕刻,能将自己的手艺充分发挥出来,陈旭年特意在石匠家乡潮州茶阳建屋相赠,也就是免费送了房子给石匠。每日的吃喝用度更不用说,都是上好的东西,而石匠稍微有些累了,或者刀稍微有些花了,陈旭年就让石匠好好休息,让刀停下来打磨。

那些精美绝伦的石雕,几乎不是“凿”出来,而是用刀“剔”出来的。为了让石雕效果更加富丽堂皇,又请人将这些石雕全部彩绘,它们栩栩如生,精致细腻,令人赞叹不绝。

修建完毕的从熙公祠,有很多相当精美的木雕和石雕。如今被潮州市政府大力倡导的“一根牛绳精神”,就在熙公祠大门左端的“士农工商”石雕左下角。

只见石雕上,有一伏在牛背身上、戴着葵笠的牧童,栩栩如生,他的手里还捏着一条双股相缠、长约十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牛索。此牛索,每一根线都线条分明,每一点绳结,都生动形象,一根小小的牛绳,仿佛不是雕刻出来的石头,而是真正的绳子覆盖在上方一般。

更有甚者,雕塑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条牛索(绳)激死(气死)三个师傅”的故事。

传说,有两个石匠用了很长时间来雕刻它。但是无论师傅的手艺是如何的精细,动作是如何小心谨慎,细细的绳子都会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不小心断裂。几次下来,师傅们都感到无比的羞愧,觉得对不起陈旭年好吃好喝的招待,也对不起自己的手艺,便偷偷逃走了。直到第三位师父前来,吸收了前面两位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更加认真谨慎,才将牛绳制作完成。

“一根牛绳”的制作,是如此精益求精。在今天,如此浮躁的社会里,一根牛绳的精神,就是潮汕工匠追求精致、锲而不舍、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是踏实肯干,追求精细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