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全唐诗》误收的妙诗,让元代小诗人一诗成名,最后7字风靡网络

2020-10-05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期间出现了众多名垂文史的大诗人,自唐代之后诗歌便进入了下坡路,后世再难出现在诗歌领域媲美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这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出现不了李杜这样的诗人,并不代表出现不了能够媲美他们作品的诗歌。就像宋代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有不知名诗人的“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等。其实这些诗作在水平上并不输给李杜的诗歌,毕竟写诗这种事,有些时候就是灵光乍现生妙笔。李杜之所以能够成为是诗人的“天花板”,主要还是在于他们的整体水平。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位小诗人,就曾写出水平不输杜甫的作品,让他得以一诗成名,他就是元代诗人唐珙。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各种典籍中对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后世能够查证的基本上就是他所属的朝代,现有8首诗存世,其他基本不可考。而他之所以能够出名,主要是因为他的一首诗。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已经无据可查,但是根据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应该是某个秋夜唐温如辗转漂泊在湘北路过青草湖所作。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只见西风瑟瑟吹过洞庭湖,荡起层层波浪,水汽升腾,让整个湖面看起来茫茫然一片。这和春夏时候,碧水涛涛,映日荷花的洞庭湖明显不同,虽然诗人没有描写春夏时节的洞庭湖,但是“老”之一字其实已经写出了这种时间变换景象变化的意思。而且这里看似写的是洞庭湖,但实际上写的也是诗人自己,自己天涯飘零,已然满身沧桑迟暮。所谓寄情于景莫过于此,由此也奠定了全文悲秋的凄凉基调。

次句则是诗人的想象。传说湘君是湘水中的神灵,听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这似乎已经是很悲伤了,但是今夜洞庭湖上萧瑟的景象和弥漫的哀愁,却更为悲伤,只是一夜,便让湘君白了头。这样新奇的想象和对比,可谓将洞庭湖的萧瑟写到了极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其实正是说明诗人的悲伤之深之切。

最后两句也是这首诗最为称道的两句。诗人乘着客船飘荡在洞庭湖上,悲伤难以自已,所以便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慢慢地,诗人喝得有点恍惚不知不觉间便酣睡了过去。恍惚间忘记了这湖中的星辰只是天上的倒影,清梦铺散开来,似乎重重压着星河。这两句中还蕴藏着因果关系,因为有了“天在水”,所以才有了“压星河”,梦境和现实交相辉映,让这两句梦语有了显得可信真实。

这首诗最后7字“满船清梦压星河”便是让唐温如走红多年的名句,流传到现在也是风靡于网络。梦本来是无形物质的,是虚幻,但是诗人用一个“压”字,却将它写出了重量,写出了真实感,可谓妙至绝颠。这一句其实和唐代德诚禅师笔下的“满船空载月明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诗人写得更为惊艳。

唐温如这首诗,全如梦如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虽然写的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却夹杂在虚实之间,让整首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恍惚迷离,可谓匠心独具,这样的描写在前人的诗作中也不多见。

或许正是因为唐温如这首诗写的太过惊艳,所以还曾被误收入《全唐诗》,以为是唐代诗人所作。这首诗的浪漫意境颇有李白的风采,而后两句则和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有着相似的奇思妙想,曾被诗评专家赞誉水平不输杜甫。

其实从唐温如的这首诗我们就可以看出,写诗其实是很讲究灵感的一件事,当兴之所至便能写出惊艳世人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往往比那些刻意推敲字眼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

对于唐温如的这首妙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