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88版与56版差异比较

Image 2020-10-10

作者 | 萬葉堂主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又收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静静的顿河》,这一版系1988年第二版,与之前所收的1956年第一版及重印本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一版是根据作者肖洛霍夫最后修订过的版本在56年译本的基础上重新做了修订,由于原译者金人年事已高,修订工作是由贾刚担任的,因此第二版译者署名为金人译、贾刚校。作者包括译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是屡见不鲜的,56年译本根据的也不是小说的初版本翻译的,同样金人先生56年这个译本也是他为此部小说所作的第二个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的第二版应该是小说最后的改定版,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除了文字上有改动外,插图也是重新照相制版的,在清晰度上有了提升,但在数量上比第一版还是有减少,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封底印上了插图画家的名字奥.韦列伊斯基和装帧设计者的名字柳成荫,比起第一版二者的默默无闻,说明书籍装帧和插画师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作为一部小说,修订版未必就比初版本好。初版本体现的是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而有些修订是作者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在建国后很多小说中都有体现。至于《顿河》这部小说,作者修改过多次,究竟哪一版文学价值最高,哪一版是作者最满意的,这就很难说了。即使是读者,面对修订版和初版也会有不同的偏爱,比如初版系金人先生一人所译,在文风上肯定要比修订版更统一,当然这是我未经比较所下的武断猜测,但即使后者有锦上添花,也不会减损金人全译本的价值。

除了内容上和插图上的区别,第二版和初版本最大的区别在我看来是在封面,两版的封面主体形象都是一名哥萨克在顿河边上饮马的画面,从初版本的画风来看应该是采自原苏联的插图,而第二版的封面画更像是国内设计重新绘制的。这两张画看似差不多,但在我看来区别却很大。首先初版饮马的地点是在河岸边,这从马蹄和位置和影子上可以清楚得看出来,而再版人和马都踏进了河里,这似乎有些违背常识。最主要的是人物的气质两版完全不同,虽然都是人物背影,但初版给人的感觉是彪悍狂野,初版手中直立高耸的长矛又长又粗,第二版变得又细又短;初版背上的长枪,第二版拿掉了;初版人物是有着上装的,第二版变成赤裸上身;初版闪亮的皮靴第二版给泡河里了;初版人物不羁的发型第二版看不到了;初版人物的视线是瞧着正在饮水的马,第二版的视线却是低头瞧向河面;画面上最亮眼的那两抹鲜艳的红色在第二版也变成了褪了色的粉红;初版人和马虽然也是简笔画,但本质上还是体现出前苏联画家坚实的写实功力,像人物的侧面像、步枪、马蹬,马背上的行囊,这些都刻画得十分精准,这些细节在第二版都看不到了;初版画面有很强的光影效果,强烈的明暗对比把人和马的彪悍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第二版给人的印象就是软弱无力、垂头丧气。第二版比起初版画面最出明显改变的是增加了一个太阳,这个太阳的红色与人物身上的红色相呼应,这应该是封面设计的意图,但给我的感觉这个太阳冲淡了主体形象,有多此一举之感,拿掉反而更好。相比起初版是通过画面的光影效果来体现阳光的强烈,初版处理的手段更高明,更有意境。很遗憾初版没有署装帧设计的名字,但肯定是一位高手,我要向这位不知名的装帧设计师致敬。

两版封面上的书名字都是封面设计手写的,这在当时是从事美术设计人员的基本功,很多刚刚从事封面设计的美工都是从写好美术字起步的。初版书名字设计得很出色,基本上是属于小标宋稍微笔划加粗并且做了一些长变,重印本仿制了这种字体,只把长变取消了,字体更倾向正方形,显得比较呆板。第二版书名变成了简化字,字体也是正方形,与初版比较显得更难看了。

至于现在市面上所售的人文社新版的封面,就不拿来比较了。就像以前的美工是从写好美术字开始,现在美工是从学会使用软件开始,二者所具备的美术素养是有差别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的封面设计水准要比现在高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