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240余件精美玉器,改写了中国的玉文化

2020-10-10

众所周知,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中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现的精美玉器,改了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京山和天门县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考古工作者沿渠道进行调查,在京山屈家岭和天门石家河发现了许多古遗址。后来,石龙过江水库工作队在石家河配合工程,发掘了罗家柏岭、杨家湾(贯平堰)、石板冲、三房湾四处遗址。这是江汉地区相当重要的一次考古发掘,但由于种种原因,以上考古资料没有及时发表,因而其学术价值也就长期未能被认识。从这时一直到70年代后期,石家河遗址群再未进行新的考古发掘,直到70年代末,湖北荆州博物馆试掘了邓家湾遗址,80年代初试掘了谭家岭、土城遗址。这几次发掘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获得资料和信息却十分丰富。

为了进一步研究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探讨石家河遗址群的内涵,以及其在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中的地位问题,北京大学考古系、湖北省考古所和荆州博物馆于1987年6月联合成立石家河考古队。第一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初步掌握了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并发现墓葬15座、瓮棺葬1座和灰坑39个,其中M7随葬品甚多,是石家河遗址中已发现的最大一座墓葬。第二次发掘主要收获是清理了墓葬12座,其中9座属新石器时代,3座属东周时期,同时发现灰坑12个。第三次发掘清理土坑墓20座,并在同一地点发现瓮棺葬12座,其中一座瓮棺葬出土大量精美玉器。

考古专家表示八九十年代前后经过八次发掘,发现大量瓮棺葬、灰坑、房基、土坑竖穴墓等。时隔20多年的2014年后再次重启石家河遗址考古,此次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寻找大型建筑遗迹。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9座瓮棺葬,其中有5座有玉器陪葬,共计清理出土各类玉器240余件。专家表示这些玉器距今大约4000年,其造型别致,生动逼真,被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东亚琢玉技艺最高水平,改写了中国玉文化的历史。而密集出土的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双人连体头像玉玦、羽冠持钺人物像等,都显示着它与中原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考古专家介绍,学术界公认的史前玉器有两个高峰,一是辽宁的红山文化,另一个是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而此次考古发掘的玉器改变人们的认知。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其工艺水平超过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正式确认,石家河印信台遗址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约6500年左右就有人类居住生活,距今4300那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