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近距离感受,蒙古族服饰的文化之美
身为内蒙古人,对于蒙古族丰富漂亮的服饰欣赏,只限于舞台和影视剧中,以前从未近距离感受过其中之华丽和高贵。这次有幸来到昭君博物院的青冢藏墨馆,一睹蒙古族服饰展中的每一件服装服饰珍品,每一件都在讲述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可谓件件皆艺术。
从远古以来,蒙古人的穿著出现一系列的演变。蒙古族的先祖早在距今1500年前就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他们创造了最原始的服饰,以兽皮围裹遮挡腰身和下体。后来又制作了有领口有系带的衣着,可以把它系在胸前披着走。再后来制作起适合人体的可遮挡风寒的领子、袖子及有开衩的长袍,穿时用系带固定。
为便利马背颠簸驰骋和护腰防寒,他们发明了束腰的皮革带,也有用绸布为腰带;为上马、涉草之便,以及防湿、防虫蛇,他们用动物皮制作的高筒革靴,冬季在里面套上毛毡袜套,以抵御冬季寒冷和潮湿。
随着北方游牧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和贸易活动,丝绸棉布类纺织品开始传入蒙古草原,由此丰富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种类。
公元十一世纪,蒙古族成为草原上很有势力的民族,服饰的质料和款式逐渐丰富起来。他们将饲养的牲畜皮毛,猎获的貂鼠、银鼠、河狸、水獭之皮,还有棉布和丝织品,制成各种式样的美丽服饰,并将锻冶的金、银、铜、铁制成各种带饰、首饰、佩饰等,使服装更增添光彩。
风帽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离不开的头部御寒物,蒙元时期蒙古贵族男子平时多戴栖鹰冠,有圆顶和尖顶两种,类似现在的草原风雪帽。蒙古男子的长袍最初有交领、圆领,后来又有了立领,还有半臂、比甲、马褂等。
元代的蒙古贵族十分讲究用金装饰服装,除织金锦外,还以金花印在丝织的衣料上。
蒙古男子多穿皮靴和毡靴,有圆头和尖头两种,冬季在靴子里套上毡套或皮毛袜套,其他季节穿布袜。
关于蒙古妇女的服饰,蒙古族贵族妇女的冠饰主要用翠花或五彩帛饰之令其飞动。蒙古妇女不用革带,而是以彩绸系腰,另用一块绸料束胸,这样就可以同男子一样骑马飞驰。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统治者退居北方草原,在广阔的大漠南北仍保留了成吉思汗黄金贵族政权,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北元王朝与明王朝时战时和,建有贸易关系,并与东北女真族、西北维吾尔族、西南藏族来往甚密,通过经济文化的交往,进一步推动了蒙古族服饰的发展变化。
从明代蒙古族服饰的发展变化看,其发式、冠饰、服装都与元代有了明显的不同。明代蒙古族贵族男子的冠帽有大沿笠帽、钹笠跌沿帽、浑脱帽和饰有顶珠朱纬皮檐上翻的春秋帽,其多由元代传统帽式发展变化而来。
上层贵族女子多戴饰有朱纬的钹笠帽、红纬珠顶皮檐帽,其较之男帽更精美秀丽。
纵观明代蒙古族妇女的头饰、胸饰,既有前代北方民族的特色,又受到喇嘛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
满清时期满族逐渐兼并蒙古草原,继而统一全中国,建立了清王朝。
清王朝在自己本民族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蒙古族和其他民族服饰的特点,创造了具有满式风格的清代品官冠服,蒙古族上层服用的便是这种品官冠服。
由于清政府为笼络蒙古上层贵族,加强联系,确保北部边疆的平定,采取和亲国策,娶蒙古贵族女子为妃,并把满清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由此,蒙古服饰受满影响,在某些地区出现满蒙合壁的服饰变化。
而广大地区的蒙古族基本保持传承了本民族过去的风格,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区和部落特色的服装和头饰。如巴尔虎、布利亚特、喀喇沁、乌珠穆沁、阿巴嘎、苏尼特、察哈尔、土默特、乌拉特、鄂尔多斯、土尔邑特、和硕特部等数十种服饰种类,成为蒙古族服饰发展史上又一个辉煌的阶段。
清代各部落蒙古服饰大致风格一样,又各自具有不同特点,基本款式仍为长袍。男袍下摆较宽,女袍下摆较窄,底边两侧或中间开衩。也有一种特别宽大的不开衩的袍服,袖端出现马蹄袖,袍服外还配有长短坎肩。
男女均穿高筒靴,有翘尖靴子、圆头靴子、尖头靴子、套靴等。质地除皮革外,还有绸、布、缎类材质做的高靿靴,并在上面刺绣各种精美的图案,常见的有云卷纹、盘肠纹、各种花卉纹等。
总之,从蒙古民族华丽多彩的衣着服饰上,刺绣的各种古朴精美的图案上,可以看出他们高度的艺术审美水平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体现了蒙古民族物质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