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个甲子的煤城记忆

Image 2020-10-14

在铜川市老城区,有一座“不起眼”的展览馆——陕煤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铜煤文化展览馆。这里记录了煤城铜川6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深深印刻在煤矿人心中的特有记忆——

铜煤文化展览馆展出路遥在铜川矿区的影像资料。

铜煤文化展览馆展出煤矿使用的各类工具。

本报记者 霍海澎文/图

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像铜川这样,城市发展和企业发展休戚相关,根脉相连,乃至于“先矿后市”“因煤而兴”成为铜川人常用的口头禅。9月30日,记者来到陕煤集团铜川矿业公司(原铜川矿务局)铜煤文化展览馆,探寻60多年来煤城发展变迁的足迹。

馆藏的煤城影像

从正门走进铜煤文化展览馆,记者即刻就被侧面墙壁上的矿工笑脸所吸引。一张张朴实无华的面容,展示着矿工对于国家发展贡献乌金能源的忠诚与担当。徐步向前,展览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实物,令人震撼。

“铜煤文化展览馆是了解铜川,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煤城记忆和铜川煤炭开采历史的主要展馆。”展览馆讲解员李蓉说。2013年铜煤文化展览馆正式建成后,李蓉为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人员生动讲解着煤城铜川的故事。

铜川因煤而兴,因矿设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955年11月1日,铜川矿务局正式组建。为了加快煤炭生产,促进经济发展,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1966年设为省辖市,是我省继西安之后设立的第二个地级市。

“一五”期间,奠定国家工业基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4个项目安排在铜川。煤、铝、水泥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催生了这一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和繁荣,铜川成为当时陕西的第二大城市和闻名全国的西北煤城。“一五”到“二五”期间,铜川煤炭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个百分点,煤炭产量占到陕西省的70%以上。

作为与共和国相生相伴的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铜川矿务局是陕西煤炭工业阵营中的重要一员,与铜川市根脉相连。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铜川矿务局为国家奉献了源源不断的乌金能源,也浇筑孕育了厚重的铜煤文化,培育锻造了支撑企业发展的矿工精神。

为了全面展示企业发展历程,铜川矿务局兴建了铜煤文化展览馆,对铜川矿务局半个多世纪的煤炭开发史进行穿越时空的全景式展示,成为展示铜煤历史底蕴、文化风格、精神气韵的宝贵财富和实至名归的历史文化宝库。

铜煤文化展览馆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室内面积1400平方米,分设印象、溯源、发展、奋进4个展厅,借助文字、图片、实物、雕塑、沙盘、视频、场景和光电控制等多种科技手段和表现方式进行布展。展览馆共收集了生物化石、地理图志、文献史料、珍贵照片及鸡娃灯、疙瘩鞭、霸王窑、煤精玉、唐三彩、耀州瓷等88件实物、274幅图片、179套文献资料,以及作家路遥在铜川矿务局煤矿井下体验生活创作《平凡的世界》、铜川矿区文化名人姚筱舟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史料,全景展示了铜川矿区60多年的发展变迁和辉煌成果。

为城市留住历史

因煤而盛的煤城铜川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对很多想要了解铜川的人而言,认识铜川,了解这座城市厚重的往昔,去铜煤文化展览馆里找寻是个不错的选择。

铜煤文化展览馆内展示了铜川矿区过去的各类物件:手摇电话机、防尘口罩、生产工具和布票、粮票,还有各类荣誉证书,让曾经的历史变得立体、生动而又直观。

铜煤文化展览馆的建设,得到了老矿工们的大力支持。得知一位老矿工收藏着一张1953年地方政府颁发的煤矿营业执照,展览馆筹建人员立即赶到矿上反复给老人做工作,最后老人义无反顾地拿出了几十年的收藏,放在了展览馆内。

一位煤炭系统的劳模在北京受表彰带回的至高荣誉——一套1960版《毛泽东选集》四卷,展览馆筹建人员得知后,找到他的儿子说:“老人的荣誉也是全体铜煤人的荣誉,恳请将书籍存放到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铜煤的过往!”最后,劳模的儿子将这套老版《毛泽东选集》送给了展览馆收藏。

焦坪煤矿职工姚筱舟作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展览馆筹建人员通过与姚筱舟交流,最终将著名演唱家才旦卓玛送给姚筱舟的签名磁带等一些珍贵资料放进了展览馆。

从2012年动工开始,展览馆的筹建人员将留存在矿区各个角落里,积存几十年的数百件老资料和旧物件,一件件地梳理出来,最终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重新展现。

“我们还搜集到了一本自行车执照,在展览馆里展示出来,让人们通过这些细节,感知过去的那个年代。”李蓉说。

铜煤文化展览馆还为与铜川矿务局渊源深厚的文化名人设立了一个展区,这其中就有作家路遥。1985年8月,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到铜川矿区体验生活,挂职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在鸭口煤矿深入井下,感受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收集了大量煤矿和矿工素材,并在陈家山矿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生动真实地表现了矿工的生活,并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长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在《铜川矿工报》率先发表,这也是路遥对铜川矿务局和铜川矿工的感念与致敬。

全新的文化地标

铜煤文化展览馆是铜川矿务局在文化建设方面实施的一项史无前例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也是一项再现陕西煤炭工业历史和展示煤城铜川地理特征、城市特点和文化风尚的里程碑式的地标性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铜煤文化展览馆的建设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还原,也是对后人的启迪和激励,同时表明了铜煤人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信心与决心、豪情与壮志。

铜煤文化展览馆投入运行7年多来,先后有4.5万人入馆参观。展览馆还被确定为铜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川市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和照金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如今的铜川已然告别煤主沉浮的时代,但时至今日,总人数超过21万的铜川矿业公司职工和家属,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拥有86万人口的这座城市。

尽管时光变迁、岁月更替,但煤城铜川过往的历史依然深深印刻在煤矿人的心中。一群群矿工子弟和与铜川煤矿结下深厚情感的人们,仍时不时地回到矿区,回到铜煤文化展览馆,寻找乡愁和往昔的记忆。

记者手记

向着未来的颂歌

霍海澎

铜川是煤城,矿工是这座城市最广泛的劳动者群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铜川矿务局在效益并不好的2012年,启动铜煤文化展览馆建设,收藏煤城的珍贵记忆,对外展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脚步。为了丰富展览馆内容,不少企业老职工慷慨捐献多年的收藏乃至珍贵的文物。在他们眼中,铜煤文化展览馆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这里珍藏着煤矿人的煤城记忆。

历史需要不断的凝望和回首。在铜川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中,千千万万的矿工,默默地为铜川奉献着青春和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坚实的臂膀开采出灿烂的生活,用血与汗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如今,在铜川老城区,人们建起巨大的矿工雕塑和展览馆,就是要铭记曾经为国家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矿工群体。珍藏在铜煤文化展览馆中的煤城记忆,必将激励后人,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