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话剧《孔子》,因宏阔而深刻

2020-10-14

 孔子诞辰日,话剧《孔子》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成功首演。现场的掌声,不仅送给辛劳的幕后主创团队、全体演职人员,更呈给2500多年前,那位为追求“大道”锲而不舍的圣人。

  他所倡导的仁爱、礼义、忠恕、德行,始终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止;而他本身所具备的智慧、勇毅、诚信、正直,又展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时光荏苒,儒家精神的温暖,远远不止于春秋。

  张继钢导演作品——话剧《孔子》,既非史实的机械搬运,又不是抽象的凭空臆造。他大胆地采用了象征与解构的手法,从多个视角阐释了孔子其人其思想的伟大之处。这部剧中,既无宫斗亦无言情,并没有处心积虑地营造出什么“爆点”来取悦观众。剧中的矛盾冲突,只是依于人物各自的理想而存在,双方各行其是,甚至对与错的标准都很模糊。无论是孔子与阳货,还是孔子与南子,甚或是孔子团队与那些路人的分歧,都是离开了琐碎细节的,温和厚重的对峙,是迎合现实与追求理想的选择性差异。

  这种处理方式,突破了惯常的戏剧思维。试想一下,当你立于高山,视线所及都是光阴奔涌,蔓草荒丘,谁还会在意虫豸与蝼蚁之争呢?假如,过多地把精力放到孔子的生平细节之上,那么无论表演如何精致,总会让人感到局促偏狭。

  所以,我们有幸看到了这样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孔子》。

  这部剧把视野拉长,砸碎了时空带来的拘泥不适。风采照人的司马迁进入剧中,完成了后世人对孔子的观照;同时,孔子与年少时的自己、与漫天星空的对话,又让主人公从剧中走出,游弋于亘古长流的时光之河,一直漂泊到当代人面前。而支撑这样强大的跨越转换,也许只有用吟诵、长歌来表述心迹。这,也是话剧《孔子》具备诗剧风格的原因。因为这部戏太宏阔,太强大,多是时代的呼喊与生命的叩问,容不得那些呻吟梦呓式的表白。

  当然,这种意境上的宏阔,并不代表忽略细节。相反,张继钢导演正是用他数十年的艺术修为,去雕刻每一个细部,加上创新的音乐、服装、舞美、灯光等配合,更让整个舞台处处都有闪亮的惊喜。所谓“大匠运斤”,有不破不立的胆量,也有纤毫毕现的细致,话剧《孔子》正是如此。

  这部戏曾经五易其稿,历尽曲折,今日方才面世。通过这部大剧,时人看孔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圣人之“多难”,为后世人树立了一座思想丰碑;艺术家的自我“磨难”,对于观众而言,正是一种幸运。(李康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