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毕希纳诞辰207周年

2020-10-18

毕希纳(1813—1837)

毕希纳,德国著名作家,1813年10月17日出生于达尔姆施塔特的一个医生家庭。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毕希纳奖以毕希纳命名。《丹东之死》创作于流亡期间,是毕希纳生前得以发表的唯一作品。本剧取材于法国大革命,以罗伯斯庇尔和丹东的冲突为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些重大的革命问题的基本观点。剧中没有为所谓“理想”而虚构任何历史情节,而是从头至尾让客观事实说话,被有的评论家认为是第一部“文献剧”。

《丹东之死》选段

丹东(1759—1794)

丹东:钟啊,难道你不能停息一刻吗?你每嘀嗒地响一声,四壁就向我逼近一寸,直到合成为一副棺木。——小时候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我的头发都直竖起来。

是的,我那时还是个孩子,让我吃饱、穿暖,把我抚养这么大,这番操劳为的是什么啊?只是为了把我作成一个棺材瓤子罢了!

我好像觉得我已经在发臭味了。我的身体啊,我要把鼻子堵起来,幻想你是一个女郎,你是因为跳舞太多才有了汗臭,我要对你说一些殷勤话。过去我俩已经一起消磨过不少辰光。

明天你将是一把弓弦折断的提琴,那上面的曲调业已奏完。明天你将是一个空酒瓶,里面的美酒已经喝干,但是我还没有沉醉,我神志清醒地走上床铺。——能够喝得酩酊大醉的人倒还是幸福的。明天你将成为一条穿破的裤子,叫人家随手扔进衣柜里去,任凭虫蚀鼠咬。你尽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发散臭味了!唉,说这些话完全无济于事!是的,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死的确是件惨事。死在装腔作势地模仿生,死的时候我们和初生婴儿一样全身赤裸,任人摆布。当然,我们有一块裹尸布作襁褓。可是这又有什么用?我们在坟墓里也可以放声痛哭,就像在摇篮里一样。

(傅惟慈 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