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吃透一座山,画出新山水

2020-10-19

 【艺海撷英】  

  作者:颜维琦(光明日报主任记者)

  众所周知,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复杂的情愫。无论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寄寓,还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沉醉,抑或“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感怀,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山水是自然崇拜和隐逸哲学的一部分,也是审美对象和生命体验。人们把山水作为一个归宿,通过对山水的摹写与歌吟,来克服尘世中经历的灰暗和痛苦,达到生命的升华。

吃透一座山,画出新山水

企鹅(中国画) 乐震文

  山水文化的基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根深厚。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自北宋开始,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题材。时至今日,人们观山摩水的视野有了极大拓展,情感和思考也发生了变化,山水文化的基因如何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向何处去?近日,上海宝龙美术馆推出的“琴瑟和鸣:乐震文·张弛联展”给出了海上画坛的一种回答。

  继谢稚柳、陈佩秋之后,要数海上画坛的艺术伉俪,人们很容易会想到乐震文、张弛。两人皆深耕中国传统山水画领域近五十载,“替山河立传,为时代留影”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步入展厅,时遇群山幽谷、迷雾彩云,时闻深谷鸣泉、玉枝生风,不觉“又是一年荷塘绿”,拾级而上便“身远宿云端”,方才喜见雨后青翠,一不留神又被山前秋色撞个满怀……乐震文的“乐氏山水”,既有肆意流动的笔触,也精心描绘比例极小的人物,层层叠叠,洋溢着大自然的热烈气氛,充盈着活泼泼的趣味。

吃透一座山,画出新山水

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画) 张弛

  张弛则将更为细腻的女性感觉融入纸面,以画笔作山水诗。一组《云水谣》虚实相涵,动静相生,在对大自然的拥抱中体现生命质感,探寻宇宙间的奥秘。山、花、树、人,细节被打碎重组,一笔笔构成新的山石、树木和流水。她要画出的不只是眼前山水,更是心中山水。70米长卷《海上揽胜》蕴藉着10年的创作轨迹,自浦江源头至洋山深水港徐徐铺展,以过去、现在、未来作为时间维度,描摹上海的城市温度、人文深度和历史厚度。这是献给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山水诗。

  应该说,两位画家的笔下有冒险,有奇遇,有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也有心随笔运的物我两忘。这都离不开对传统、对材料,以及对抒写对象的熟稔。由于特殊的机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的乐震文、张弛,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临摹了大量的古代山水画真迹。在手摹心追文徵明、王石谷、新罗山人、傅抱石、张大千等艺术大家的过程中,他们系统梳理笔墨技法,积攒了厚实的传统功底。此后旅居日本的经历,又令二人进一步开阔了艺术视野。

吃透一座山,画出新山水

云霞深处(中国画) 张弛

  难能可贵的是,这对画坛伉俪多年坚持写生,初心不改,脚力不减。他们一有机会就会造访名山大川,同时也不放过野山野水,履痕所及之处,艺心时时涌动。对祖国山水的深深眷恋,促动着他们用绘画为山河立传,在真山真水间探索中国山水画的新拓展,给传统以新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收获了许多陌生的体验,借此深入,由表及里,试图攫住那些不经意间的变化,以求将传统山水画引向心中的理想境界。

  要创造有中国传统和时代特征的新艺术,谈何容易。好在,自然本身就是艺术最好的催化剂。他们奔赴陕北延川,登高原,走西北,到各地进行蹲点式采风,去感受一地的独特文化。他们坚信,“吃透一座山”,才能更好地为山川立传,写出山河的内在精神。

吃透一座山,画出新山水

自然空色相(中国画) 乐震文

  “山水画写的不止是一个局部,凡是地球上的景物都在其表现范围之中。它的层雾,宿露,风雨四季,它的喧嚣和宁静、昏暗与光明,只要踏进去,自然就会给你启示。”于是乎,他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来丰富中国山水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展厅中,最令观者感到震撼的便是两人合作创作的南极题材作品。2019年10月,乐震文、张弛赴南极采风,完成了《净土荡尘埃》《半月岛》《中国南极长城站》等作品。回忆南极行,张弛写道:“与几万年的冰山如此近距离对视,感觉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妙。太阳的余晖给冰山、浮冰和大海都染上了一层神秘的玫瑰色,一座座冰峰恰似披了银装的漓江山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程中两人直接用毛笔画的数十幅水墨写生,也在展览中以多种形式亮相,憨态可掬的企鹅萌翻全场。企鹅是传统画谱中没有的形象,极地风光是以往的中国绘画不曾涉足的领地。乐震文、张弛调遣中国绘画的传统笔法,鼓瑟鼓琴,通过笔墨的力量赋予冰川以气韵生动的艺术生命。极地山水的新探索,和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实践,以及对城市山林的摹写,其内在实是一以贯之,都是借传统山水之心,观当下万千气象,都充盈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生命的关照、对自然的敬畏。

吃透一座山,画出新山水

移得山川胜 坐来烟雾空(中国画) 乐震文

  对于传统和创新,鲁迅曾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场“新山水”的展览给予观者的启示在于:传统是滋养,它只会帮助你,但绝不替代你。好的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真山真水间,既是精神,也是传承,更是责任。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8日 11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