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老子思想智慧的当代运用——读周新民《道德经新鉴》

2020-10-20

结合时代精神对传统经典不断加以诠释,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大精髓。纵观中国学术思想史,就是一部通过不断注经解经、不断诠释解读、不断演绎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历史。

  老子是在被誉为“文明轴心时代”的春秋时期一位最具思想创造性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其所著《道德经》是中华文化“元典”之经典。全书虽仅五千余字,但古往今来对其进行诠释注解不下千万言。诠释者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往往站在时代立场上,各以其意言说老子,因而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不同的时代旨义、不同的价值内涵。宋末元初著名道士杜道坚在《道德玄经原旨发挥》中曾精辟指出:“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时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由此可见,老子思想文化不能简单定位于一个孤立的、局限的、传统的哲学流派,而应看作成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更是一个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发展史的滔滔洪流之中生生不息、丰富发展、创造前进、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

  近日,周新民先生的新作《道德经新鉴》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重磅推出。这是一部以全新创意、全新视角、全新构架、全新表达阐释老子《道德经》思想智慧的著作。《道德经新鉴》共八十一章,每章分为老子原典、法融释典、悟道鉴典三部分,作者以老子先哲智慧为切入点,借鉴吸收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任法融道长对《道德经》的释义,结合新时代治国理政之道和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对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思想智慧进行了全新的现代阐释。笔者认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思想的当代演绎、当代应用、当代拓展,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发展现实问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为当代背景下帮助世人认识世界、治理国家、建设新文化提供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读完本书深深感到,周新民先生不是一位传统意义的学者,他立足中国历史传统,又打开世界眼光;他深耕学术厚土,更致力经世致用;他深入研究领悟《道德经》精神内核,更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阔背景阐释时代思想。所以更准确地说,周新民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道德经新鉴》展现的学术深刻性、认识独到性、思维广阔性、启发深远性就是有力佐证。

  对于老子《道德经》研究,自韩非下千百家。近四五十年以来,随着出土简帛资料发现和整理以及中外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老子和《道德经》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基本经历了以历史考辨、哲学辨析和文化学阐释为学术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但传统的研究方法,无非是注疏与考据、释义与演绎,周新民的《道德经新鉴》则与此完全不同,跳出了两千多年来学术界研究《道德经》普遍侧重于注释、解读、释义的传统套路,创造性地对老子思想智慧进行了现代阐释,从某种意义而言,标志着《道德经》研究进入了“贯通古今、以古鉴今、重在应用”的新阶段。其一,周新民先生得益于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和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度研究,培养和造就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和穿透力,增强了与《道德经》“道”的宏观意义的契合性,从而提升了《道德经新鉴》的包容感;其二,周新民先生始终以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维度把握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坚定的“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文化自信,从而增强了《道德经新鉴》的现实感;其三,《道德经新鉴》依托了任法融道长的注释本展开,哲思的深刻与辩证,宗教的炽诚与空灵,相融相生,共同作用于人类命运与共这一终极大命题之上,大大增强了《道德经新鉴》的厚重感。毫无疑问,一部包容感、现实感、厚重感兼容的作品,一定会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也必将产生深刻的时代共鸣和历史回响。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经学传统中,对于古代经典的诠释方法,历来就有注重训诂考据以求“通经明义”的“古文经派”,和注重经义阐发以求“经世致用”的“今文经派”之分,即后世学术史上的“汉学”与“宋学”之流派。周新民结合时代精神,以我为主,为时而用,对传统经典进行创造性的现代阐释,如同宋代大儒陆九渊所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一条重要途径。

  周新民先生以其“经世致用”的学者情怀和治学方法,以当代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老子哲学智慧为锁钥,以治身治国治世为旨归,深入挖掘撷取老子《道德经》蕴藏的思想价值、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可谓立意高远,议论宏阔,雄辩滔滔,气势磅礴,既为后人研究和应用老子《道德经》提供了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思想成果,又为推动当代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合乎现实需要、可资应用的新借鉴。

  (作者:王剑,为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