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跟唐罐子学穿衣,穿出高级感

2020-10-21

上海时装周正在进行时,翻翻老本儿,要说华服,不过大唐。

唐玄宗就亲自作《霓裳羽衣曲》来描绘他想象中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艺术源于生活,但是,也不一定能高出生活多少,只是我们够不着而已。

著名的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中就描绘了这么一种虚无缥缈仙女的美,“薄如烟雾,轻如蝉翅”的染缬真丝披肩放今天和各种高级定制比完全不在怕的。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卷

我们的三彩陶器呢,以其色彩丰富明艳著称,完全体现出了盛唐的风韵万种。你再仔细看那三彩纹饰,把它和现存的染缬织物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他们有不少共同点。

这条纹,这对称花型,这暗底纯色小花,这配色,是不是都一样一样的?

那么三彩和染缬到底是谁模仿谁的呢?

中国现存最早的绞缬出土于新疆地区阿斯塔那墓群,也是世界上出土最早的扎染织物,生产年份可以追溯到西凉建元十二年(公元384)。

▲ 西凉建元二十年(公元384) 阿斯塔纳墓群的大红绞缬绢

然而绞缬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7世纪,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悬崖上的阿旃陀石窟里的壁画中有近似绞缬的描绘。(原谅我并没有找到相应的图片,您有点话不妨发我看看哟)

但根据现有记录来看,绞缬出现得要更早,在《二仪实录》有记载“秦汉间有染缬法,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东晋时期,就有了批量生产绞缬绸缎的能力,绞缬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已经成熟。当时,已经有了大小不等的图案花样,有诗写道“百朵排花蜀缬明,珊瑚枕滑葛衣轻”。

▲ 北朝(386-581) 绞缬绢衣

染缬工艺发展到后期呢,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绞缬、蜡缬和夹缬。

绞缬

绞缬是在染色前,先把面料进行捆绑、折叠、缠绕等,让染料完美避开这些地方,留下不着色的图案花纹。

下图中绢片的网状花纹用的就是绞缬工艺,每个斑点的中心都有一个明显的针眼,这些针眼就是绞缬工艺中使用缝绞法加工的特征了。

▲ 唐代(618-907) 绞缬绢片 新疆阿斯塔那墓群出土绞缬绢片

夹缬

夹缬是用两块对称雕刻的凸版相对夹持进行染色,这样织物上有凸版夹住的地方就无法染上颜色,起到防染作用,而未被夹住的地方就则染成深色。

▲戏剧人物纹蓝夹缬木版 民国

利用凸版分隔不同未夹区域注入不同染料就可以染出不同的色彩图案,即多彩夹缬。

▲唐 小花夹缬绢

▲日本正仓院藏 绀地夹缬絁几褥

蜡缬

蜡染最早出现在印度或中亚地区的棉布上,但到了魏晋时期,西北地区出现了以点染法点上蜡液后进行防染而成的丝织物,这种工艺被称为“蜡缬”。

▲唐代(618-907) 朵花纹蓝地蜡缬绢

上图面这件蜡染在施蜡时应该是先用两块对称镂空的雕版夹住织物,再通过镂空处加蜡,最后再染色完成的。

其实,三彩陶也使用了同样的工艺,叫作拔蜡法,也叫蜡缬法,在透明釉的器表之上点蜡,做出圆点花瓣等图案效果,再施色釉。蜡对于呈液体状的色釉有隔离作用。在烧的时候,蜡气化,留下白色斑纹。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沈从文先生在《谈染缬》中曾指出“应用染缬在唐代既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他不会不影响到其他工艺部门。显而易见的是它和当时三彩陶器花纹彩色的相互关系。有些三彩陶的宝相花和小簇花,都可能是先用于丝绸染缬后来才转用于陶器装饰的。”

唐朝时,因为开放包容的治国政策,丝绸之路迅速发展,多边贸易频繁,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一个有梦想的制陶工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他们不仅跨国借鉴其他文化中不同材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技术,同时还跨界,从处在潮流前线的高级(gui)纺织工艺中汲取创作灵感以满足人们对上流审美的追求。

买不起真丝高定,谁还不能买个搞定周边过过瘾了不是?

参考资料:

杭州丝绸博物馆官网

《唐三彩彩釉工艺与唐代染缬工艺关系之初步探讨》方忆

我挑了10件“最绞缬”的三彩陶器,一起来康康!

1唐 三彩双耳壶 巴斯东亚艺术馆

2唐 三彩盖物 东京国立博物馆

3 唐 三彩莲花纹盘 永青文库

4 唐 三彩盖壶 伦敦大英博物馆

5 唐 三彩山形文壶 波士顿博物馆

6 唐 三彩手枕 出光美术馆

7 唐 三彩圈足壶 伦敦大英博物馆

8 唐 三彩山形文壶 出光美术馆

9 唐 三彩花纹高足盘 东京国立博物馆

10 唐 三彩龟文壶 装饰美术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