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逝世275周年
《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
(1667.11.30—1745.10.19)
我非常喜欢《格列佛游记》,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如今还不时地翻看。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主人公格列佛到处游历,他进入小人国的时候他是一个巨人,进入大人国的时候他是一个侏儒。当他是巨人的时候,他是一副样子,享受着不同的待遇;当他变成一个侏儒的时候,别人看他的目光就变了,他自己的心情也随之变了。应该说,作品本身的趣味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我逐渐意识到我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的另一层原因,就是我本人的精神气质好像跟格列佛有点类似。格列佛身上有种欢闹、夸张的成分,他喜欢一本正经地讲述荒诞故事。相信对我和我的作品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会发现我跟他身上有某种相通之处。
1993年的时候,我发表了我的第一个中篇小说,叫《导师死了》,其中主人公在谈到如何治疗童年时代患过的一种怪病,这种怪病就是“闻到花香和新鲜空气就肚子难受、不停哮喘”,这时候我写到一个民俗学著作中用到的药方,就是从肛门灌药,进而从口吐出脏物的办法。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人问我这个药方从哪来,我还告诉他这个药方就来自《格列佛游记》。当时格列佛是在对慧骃马国的主人讲述欧洲人如何治疗一切因饮食过度而起的疾病的时候,写到了这样一个药方。斯威夫特的小说喜欢引经据典,而所谓的“经典”其实是他的虚构。这种手法和我本人在创作时想要达到的那种效果,是比较契合的,即通过这些编造的“经典”,嘲讽某些存在已久的陈腐教条。
下面,我将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格列佛游记》的读法。
和读所有的故事一样,就是任何一本小说,任何一个故事都有几种读法。这里介绍三种读法。
第一种读法就是“看热闹”,看小说讲述的故事本身的趣味。就是单纯地将《格列佛游记》当成主人公格列佛去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马国四地游历的记录。如此读完,想必读者会对如下的一桩桩奇闻记忆深刻:比如说在小人国里边,官员们为了得宠,要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谁的舞蹈难度系数高,谁的职位就高,王国里两大政党仅仅因为鞋跟高低而互不相让,更令人称奇的还有仅仅因为吃鸡蛋是打破大头还是小头,从而分化成的大端派和小端派;大人国里,有史以来最矮的人只有9米,一只猴子曾把格列佛当成小宝宝,像喂奶似的抱在怀里,给他喂食,国王竟然对威力无穷的火药枪炮制造方法充耳不闻;飞岛国的居民热衷于埋头苦思,王国靠着磁石飞行在其治下王国的上空,被统治的人们如若造反,飞岛国只须停留在空中不动,便可断了底下人民的阳光和雨水,或者直接砸下去,把下面夷为平地,永绝后患;慧骃马国里,马才是理性、优雅的统治阶级,人则沦为肮脏、丑陋、臭不可闻的野兽耶胡。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创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童话般的幻想世界。非常热闹,显然,这种“看热闹”的读法尤其适合孩子,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格列佛游记》也确实备受儿童喜欢。
《格列佛游记》内页插图
第二种读法就是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联系斯威夫特本人的创作意图去看。在1667年,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父母虽是不列颠岛的本地人,但是他却在爱尔兰受教育、做牧师,对爱尔兰土地和爱尔兰人民怀有极深的感情。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时局的多变之时,当时英国存在着种种矛盾。当时执掌政权的的两大政党为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之间的派系斗争仅是因为争权夺利。所以小人国里的高跟党和低跟党正是以这两大党派为原型。另外,英国和殖民地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十七世纪初,英国就开始奴役爱尔兰。在斯威夫特的时代,英国破坏了爱尔兰的工业发展,妄图使其沦为附庸的国家。飞岛国这一卷中,斯威夫特除了塑造飞岛国上的统治者之外,还特别提到了被统治的林达里诺居民,他们苦心筹划,团结一致反抗,最终迫使统治者妥协。可以说,这段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文版译者张健先生他的译文里面还交代了很多背景的注释,如果要看得更详细、更清楚,可以通过这些注释增加对英国这段历史的了解。有了历史背景的加持,相信读者一定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格列佛游记》的问世如何开启了英国讽刺艺术的先河。
第三种读法呢,就是联系我们现在的生活,联系我们的语境来看。我在前面讲到格列佛在大人国、小人国出现的不同遭遇,其实在说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写作讲究叙事,在《格列佛游记》中,不同国家的人讲述本国的方方面面可以视为第一层叙事,格列佛对看到的听到的与过去在英国所经历的进行比较,从而发表的各种议论可看作第二层叙事。两层叙事对比来读,就会发现对于同一件事,人们的观点是何等的大相径庭,进而也能慢慢地品味出作者的观点。而假使读者能够不时跳出小说的框架,结合当下来读,就会有另外一种收获。比如,在飞岛国附近的拉格奈格王国,间或会出生几个长生不老的人。在格列佛的想象中,这些人趁着长生不老,可以积聚财富、上朝做官,还可以培养年轻人,成为这个国家的“知识、智慧的活宝库”。而真实情况却是这种人遭到所有居民的轻视和痛恨,他们的出生被认为是不吉之兆。因为人们活到了八九十岁之后,这些人的头发和牙齿就会全部脱落,胃口不好,吃东西不香。如今,日本、中国,包括整个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也许在这一章,读者可以想想如何应对社会的老龄化,以及个人的老龄化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另外,我还想特别提请读者注意“游记”这种文体以及“游历”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格列佛不时发问,写游记是为了什么,要怎么写游记,游记要不要绝对真实。对此,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游记主要是通过举出别处的事例,来改善人们的思想,从而使人更为聪明、善良。他宁愿用最简单朴素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实讲出来,也不愿只供人们消遣。当下有志于游记撰写的作者们或许可以想想你们的答案。至于游历这种方式,格列佛也给出了两条真知灼见:一、学会当地的语言,深入与人沟通;二、入乡随俗。
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这篇文章里面曾经讲到了《格列佛游记》,他特别提到了斯威夫特出色的讽刺功力。《格列佛游记》正是斯威夫特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希望听众朋友都来读读这本“真实的”荒诞游记,慢慢读出自己的味道。
李洱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张健先生的译本,是《格列佛游记》的第一卷第四章:
我们人人都认为吃蛋的时候,原始的方法是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可是当今皇帝的祖父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正要吃蛋,按照古法打破了蛋的大端,一不留神竟割伤了一个手指。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皇帝,就颁了一道圣旨命令全体臣民,吃蛋时,先打破蛋较小的一端,违者重罚。人民对这条法律十分痛恨。历史告诉我们,这件小事曾引起过六次叛乱,一个皇帝送了命,还有一个皇帝失去了王位。这些内乱经常是由不来夫斯古国的君王煽动起来的。骚乱平定以后,亡命之徒总逃到那个帝国里去逃命藏身。据估计,先后几次有一万一千人情愿受死也不肯打破蛋较小的一端。关于这一争端,曾出版过好几百本大部著作。但是大端派的著作早就被禁止了,同时法律规定这一派的人不得做官。当这种争论闹得厉害的时候,不来夫斯古的君王们就常派大使来向我们提出抗议,责备我们在宗教上分立门户,责备我们违背伟大的先知拉斯特洛格在《波兰得克拉尔》(就是他们的《可兰经》)第五十四章里提出的一条基本教义。但是我们却以为这只是对经文的一种歪曲。因为原文是:“一切真正的信徒都要在比较方便的一端打破他们的蛋。”依我个人的浅见,到底哪一端比较方便呢,似乎只有听从个人的良知,或者至少也要由行政长官来决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也去读一读《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自一七二六年出版后就受到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二百三十多年以来它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特别是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各国读者对于《格列佛游记》给予很高的评价。它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也在世界文学史上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本书译者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