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让梁思成遗憾的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多次修缮是大喜还是大殇?

2020-10-21

修建赵州桥并非一劳永逸的事,人马通行,河水冲击。随朝代更替的赵州桥前后共修缮了有七次。1953年至1958年,国家文物部文物管理局等单位派出相关人员对赵州桥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修整。

经过对河流地质、水文、石拱、墩台的考察,专家组在拱背与护栏之间补齐盖板,使盖板与拱石贴合以修整拱背,在桥下加设防水层以防腐蚀。这次大修工程,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保持了桥体雄伟秀丽的风貌。

1933年桥梁专家梁思成在桥梁及周围进行原地测绘考察,发现桥体部分有外崩的趋势,但修缮计划却被抗战打断。

直至建国之后,此次修缮计划又提上日程,但梁思成又有了不同意见,他建议以"压力灌浆"代替"干摆砌筑",但由于经费紧缺,未能实现完美修桥愿望。

桥体翻新虽为必然趋势,但却让梁思成感到痛心,他认为,把文物修复地十分完整,并不是真正保护文物的做法,文物早就已经失去了历史价值。

"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规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在赵州桥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但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工业农业都需大量资金投入以振兴,此种修缮方法虽不十分完美,却也是拮据条件下的迫切方案。由于当初资金有限,赵州桥艺术价值的修复建议并未受到重视,这是梁思成的"心痛"。

如今,赵州桥仍然屹立在赵州。以桥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公园。桥北树立着工匠师李春的雕像。李春的雕像在繁花绿叶丛中守护着赵州桥。古朴的气息与现代的活力碰撞,虽早已不是当年模样,但也迸发出一种别样的风味。

赵州桥被后人誉名为"天下第一桥",其所包含的造桥工艺,中国人民的劳动与高度智慧,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赵州桥虽深受美誉,但桥的文化保护仍是引起人们讨论的一大分支点。

让梁思成遗憾的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受到多次修缮,究竟是赵州桥的"大喜"还是"大殇"呢?这座经历了千年风雨的桥梁饱经风霜。近现代的一次大修,桥体虽然得到了稳固,但造桥工艺,文化底蕴都未得到传承。

正所谓"白马非马",经历多个朝代修缮的赵州桥,又怎会是当初的赵州桥呢?由此也引申出梁思成矛盾的两点:不修复桥梁,绝对是痛失文物的做法,若说修复桥梁,桥上的浮雕花纹,用料工艺都随着时代更替,真要按照古法工艺修缮,究竟又按哪个朝代修复呢?

可以说,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必然趋势下比较保守的做法。文化遗物的保护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题,在赵州桥身上便是明显的验证。究竟按复原性还是完整性保护,显然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可以说,修缮计划虽然对赵州桥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是在文物保护上总体还是有利的做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