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千年文脉 论道潮州|潮州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2020-10-23

潮州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崇文、重商、坚韧、精致、开拓

南方日报:潮州文化有什么样的特质?

曾楚楠:潮州文化有两个特点:

一则为儒雅、精致。

潮州民间礼俗中仍可看到“周礼”的影子;潮州音乐中至今仍有外地已失传的“二四谱”和古曲牌;潮州方言被国际语言学界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由于潮州文化中积淀了大量古文化的成分,自然会给人留下“儒雅”的印象。

潮州自然条件优越,但明清以后,地少人多,生存环境日渐严峻,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潮人要谋生计、求发展,便须尽力完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在“精”字上做足文章:务农须精耕细作;经商要精打细算;做工要精致奇巧;做人要“儒气”精明……不如此,便难以在社会上谋事立身。

另一方面,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又催生出潮人在有限的活动空间中,追求自娱、自适、自乐的达观心态:菜怎样做才适口,茶怎样冲才更香,器乐怎样演奏才更动听,等等。正因为行为方式与观念形态互为因果,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造就了潮人追求儒雅精致的文化理念。

二则是圆融、开放,即善于吸纳、融通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有开拓精神,且能随遇而安,扎根创业。

潮州的先民多来自中州移民。移民文化有两个特色:一是“安土重迁”(安于本土,把迁徙看得很重)的观念相对淡薄,敢于向外另辟天地;二是到了新环境,善于入乡随俗,以便与该地的原住民融洽相处。而“大海在其南”的地理位置,又为潮人向外拓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前提。两者结合,遂使潮州文化凸现出圆融、开放的特点,并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得到继承与发展。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像潮州话中大量的外来词:饮食中的肉丸系列(系客家人首创)、沙茶系列(由南洋传入),商业街的骑楼式建筑“五卡砌”,等等。而海内外潮人人数基本持平,“凡有潮水之处即有潮人”的奇特现象,更是潮州文化圆融开放特色最集中的体现。

谢振泽: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质,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长时期的互相影响所形成,涵盖了语言系统、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工艺美术、民俗习惯、建筑民居等。这种文化特质不单纯是活态的存在,还形成了大量的典籍,并且有系统、有传承、有受众,已经完全融入到潮语区的族群的生产生活中。

潮州文化的特质非三言两语所能承载,但大致可以用“崇文、重商、坚韧、精致、开拓”这十个字来简短概括。其中,崇文解决了精神追求,重商解决了物质基础,坚韧是一种意志品质,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开拓是一种地理人文。

南方日报:请您具体介绍下。

谢振泽:崇文,是来源于文化基因。

尚学崇教是潮州历来的优秀传统,也是造就潮州文化的基础。历史上,不管是务农为生或是经商为业,潮州从来不轻视教育。

我们研究院承担潮州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潮州文化印象最深的就是崇文。虽然潮州文化是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等多种文化综合酝酿的结果。但是居于主线和核心位置的,仍然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突出体现为纲常伦理、尊卑有序、尊师重教、崇文尚礼等,潮州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对儒家文化继承得最好的地区之一,海滨邹鲁的美誉当之无愧。

尤其是韩愈治潮,对潮州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兴学育才,他自捐俸禄作为办学资金,开启了潮州兴学之风。韩愈治潮仅八个月,但是他离开潮州后,儒家文化的种子却生根发芽。自此之后,各代潮州先贤继续兴文办学,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可谓让潮州“从此儒风传百代”。

这些特质还体现在潮州人的日常生活,做事要“儒气”,形象要“书儒”,生活要“雅”。无论是宗族活动、婚丧习俗,还是人际交往,潮州都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礼仪。

重商,是为了解决物质基础。

潮州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善经商是潮州人共同的秉性。潮州人多地少,为了谋生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利用一切资源,其突出表现为对商业的开发。

潮州人的商业传统最早追溯到汉代。潮州有港口,水运便利,宜商宜业。南越时期已经能够制造比较大的出海船只。宋代为了发展经济,出台激励贸易措施,潮州人开始大规模海上贸易,悠久的商业传统培养了潮人精明的头脑和逐利的敏锐。

潮州人下南洋,很好地诠释了潮州人向海而生的开拓精神。潮州人敢于搏击、精打细算、勤俭立业、刻苦经营,经商有道使得商业人才辈出,在海外华人富豪中,潮州人数居榜首。

坚韧,是潮州人特有的意志品质。

这是每一位成功的潮商的品质,也是每项潮州工艺美术所具有的特质。

在潮安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里,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几幅石雕堪称石雕一绝。源于此的“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典故,成为潮州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彩注脚。

“牛索”是指在从熙公祠门楼壁上一块石雕里的牧童手里所捏的一条双股相缠、长约5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雕饰物。传说,当时有两个师傅,用了很长时间来雕刻它,无论怎样小心谨慎,都在眼看快要成功的时候不小心弄断。到了第三位师傅,吸收了前面两位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才终于把它雕成。

追求极致,坚韧不拔,是潮州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竞争激烈的结果。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丰富多彩而又精妙绝伦的潮州工艺美术。40多个传统工艺门类,技艺精湛,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潮州的文化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韵,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精致,是潮州人的生活态度,被认为是潮州文化的基本内容,充分体现在潮州人的“衣食住行”当中。

单说潮州工夫茶,洗杯时“滚”杯之圆润;淋杯时“绕”杯之柔和;分茶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周到。这是潮州文化最具有符号感和图谱化的文化特征。工夫茶的出现,从社会层面看,源自人口密集,经常沟通而产生的沟通协商模式。它渗透入潮人的生活工作之中,成为潮人沟通协商议事的常见载体,相当于西方的三人畅谈制头脑风暴,几乎成为潮人天性般的协商合作机制,产生潮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与此同时,看似悠闲的工夫茶,也让潮州人学会了埋头赶路的同时,抬头看路,停一停,思考,协商,慢工出细活,辛苦做、休闲食,追求生活的品质。

开拓,则是一种地理人文。

地少人多,潮人面对生存压力,迸发出敢于闯荡,打开市场,向外发展的特质,并形成向外发展的传统。红头船便是潮人拼搏和融合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年,潮人坐着红头船下南洋,开辟了一个个新天地,将潮州文化和潮人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南洋乃至世界各地,并在当地生根发芽,甚至深深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改变了当地的历史。

同时,拼搏的潮人不忘本,时刻惦记着反哺家乡,用大量的侨批滋养了潮州,也融合了多元文化。“红头船”既是苦涩的回味,又是美好的向往;既是万千赤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桥梁,又是海内外潮人团结的纽带。“红头船”所展示的“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潮人前进的动力,催人奋进的精神。

潮人文化特质地标——广济桥

南方日报:文化是一个广泛、深刻、厚重的概念,您认为最能体现潮州文化特质的标志物是什么?

谢振泽:对标“崇文、重商、坚韧、精致、开拓”这十个字来简短概括潮州文化的优秀特质,我认为可以用5个标志物来代言潮州文化,分别为一本《论语》、一杆秤、一条牛索、一道工夫茶、一艘红头船这5个标志物。

如果要选一个地标代表潮州,我认为广济桥最能代表,它包含了上述精神特质。 修复好的广济桥,共有21座桥墩,桥上的楼阁楹联匾额和25对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体现了潮州文化“崇文”的特质;历史上,潮州因其地理位置,当闽广之冲,成为韩江流域经济中心,广济桥下成为“四方盐商辐辏之所”,一里长桥一里市,这些都体现了潮州文化“重商”的特质;而300多年官民持续建桥可谓“坚韧”的体现;“廿四楼台廿四样”是广济桥的一大建筑特色,桥梁及其上的建筑则是“精致”的体现;广济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这体现了潮州人勇于开拓创新的文化内涵。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