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人都没想到今天的重阳节这么有爱!

2020-10-23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

寓意深远,更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庆祝重阳节,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

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屈原的《远游》

这里的“重阳”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还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过重阳节的习俗初兴于汉代;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

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

祈祷姻缘美满,祭祀先祖,期盼团圆,祈愿健康长寿。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陶渊明《九日闲居》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刘禹锡《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始于唐朝。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

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

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

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经过岁月的变迁,重阳节成了一个习俗丰富多彩的节日。

登高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

见怪物,皆曰神。

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佩茱萸: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

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赏菊:

重阳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

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

“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

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放纸鹞

风筝又名纸鸢、鹞子。

自古相传,重阳时有放风筝的习俗。

在北方,春秋两季都是少雨时节,天晴多风,

以清明、重阳为界,都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而在南方,春季多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大半放不了风筝的,

只有重阳时,天高云淡,风轻日明,风筝才可乘风而上。

两千多年历史的重阳节,

一路走来吃,喝,玩,乐,都经历了一遍,

古人估计都没想到现在我们的延续

让节日更具有情感意义,

不管经历多少历史的变迁,爱都不会变,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1989年,

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在这个属于老人的节日里,请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个有爱的节日,

没有遗憾,没有波澜,让彼此因爱守护,由爱出发,为爱起航!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