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来沈阳故宫“非遗匠意市集”,发现辽宁之美

2020-10-25

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受到广大市民欢迎。

10月23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和华晨宝马联合举办的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沈阳开幕。

此次成果展,于10月23至24日在沈阳故宫面向公众开放,邀请辽宁地区40余位非遗传承人,通过“辽宁非遗匠意市集”的形式,对20项辽宁非遗项目产品进行展示售卖,让更多公众“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持续助力辽宁非遗保护和文旅产业的振兴发展。

黎锦文创品《浮莲》

创新探索,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提供范例

今年9月,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走访了沈阳、盘锦、朝阳、阜新等地,围绕辽宁地区三大代表性文化——满族文化、辽河口文化、红山文化,对沈阳故宫、满族民间刺绣、二界沟排船技艺、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阜新玛瑙雕刻技艺等一系列辽宁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探访和体验。通过在沈阳故宫开展“非遗匠意市集”的形式,本次展览对今年探访精华及非遗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展示,包括了松花石砚雕技艺、阜新玛瑙雕刻、掐褶纸、刻瓷、满族民间刺绣、“胡魁章”制笔技艺、锦州面塑等项目,让走进沈阳故宫的民众,在游览的同时,也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辽宁各地丰富的非遗技艺。

本次成果展,还首次展出创新基地2019年非遗文创成果。2019年,“文化之旅”来到海南,探访了传统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藤编以及椰雕技艺等。明清两代时,海南的椰雕工艺已然成熟,成为皇家贡品。清宫中饮用乳茶,用的便是进贡的椰壳碗,雕有松竹梅纹饰,内壁嵌银。黎锦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已有精美的“广幅布”被作为“岁贡”的珍品,因其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做工精良而闻名于世,但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掌握该项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技艺的存续状况不佳。

非遗椰雕文创品《云起·潮落》

海南非遗的传承人们走进创新基地,在清华美院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合作,利用现代的设计流程,深度挖掘海南非遗技艺的美学元素,让现代与传统互相生发,设计开发了一系列走入现代生活的非遗文创品,将黎锦藤编以及椰雕重新打造为具有现代美感和观赏实用性的桌旗、床旗、灯饰等产品。

黎族藤编非遗文创品《浮莲》

201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成立,开启对非遗传承人“授人以渔”的赋能模式。2019年,基地全面升级,聚焦帮助传承人对接产业需求,开发具有市场需有的产品,将非遗传承人与清华美院导师一对一结对将非遗与时代相结合、与市场相结合,创新开发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非遗文创产品,赋予非遗产品系统性、普及性及经济附加值,促进非遗产品的多样化、市场化,此次展出的非遗文创品是创新基地升级的首批共创成果,聚焦帮助传承人对接产业需求,开发具有市场需有的非遗文创产品。

“辽宁非遗匠意市集”上的传统锡雕技艺。

今年辽宁的探访活动遴选出的6位来自辽宁和湖北地区的非遗传承人,也将进入创新基地接受研培,与清华美院的专家导师共同设计、开发全新的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品,成果预计于2021年面向公众发布。

“辽宁非遗匠意市集”上的“锦州面塑。

非遗文创品的发布是非遗与时代的结合,是促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

针对今年的辽宁探访,“BMW中国文化之旅辽宁非遗旅游攻略”正式上线,通过“非遗+旅游”的跨界融合,持续贡献辽宁文旅产业的发展。

“辽宁非遗匠意市集”上的“胡魁章”制笔技艺。

此外,在创新基地文创赋能的基础上,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与阿里巴巴公益“魔豆妈妈”项目强强联手,为女性非遗传承人进行电商赋能,推动她们实现电商创就业,打造非遗传承与保护从设计端到消费端的赋能闭环,助力实现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反哺非遗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