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陆游故国北眺,一树梅花一放翁,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

2020-10-27

陆游:故国北眺,一树梅花一放翁,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

文自纸条

从数千年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每逢风雨飘摇之际,都会有这么一群人,以文人柔弱的身躯,前仆后继,以高扬爱国情志的黄钟大吕激励人心,撑起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如果将视线集中到偏安一隅的南宋,此等人物,辛弃疾外,当数陆游了。陆游以爱国名垂青史,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文风多变,还有几分豪侠之气。

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爱国诗人陆游的传奇人生~

陆游画像

陆游其人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氏一门自陆游高祖始,进士及第者多达16人,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父亲陆宰、叔父陆宲皆是名士,母亲系出名门。这样的家族背景,在别的和平年代时期,真的是令人艳羡了。

可惜的是,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一出生就经历了大宋史上乃至中国史上最耻辱的靖康之难。靖康之耻犹在,刚出生没多久的他,就已随惶惶然的父亲四处逃亡、以求栖身之所。

经历过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国恨家仇的复杂情感早在他幼小的心灵扎根,他自知在这国家危难之际,想要北伐、兴复宋室,非“上马定乾坤”的大丈夫无以救国,故而陆游自小便立下宏愿,希望成为一名上马杀敌的军人。

他在机缘巧合下习得一身好武艺,甚至还有传言称《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原型就是陆游,毕竟五十多岁的陆游是曾真真切切单枪匹马干掉过一只老虎,有诗为证:“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或许是家学渊源,陆游最终并没有走上从军的道路,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加,他渐渐开始明白了为何岳飞那般的英雄也未能力挽狂澜,懂得了一名军人或许并不能真正收复失地、兴复宋室。

他放弃了参军一途,但那颗北伐兴复的心却从未如此坚定。他尝试着靠祖辈恩荫,以文官身份进入朝堂,希冀能获得官家的全力支持。可惜的是,宦海几经浮沉,陆游心心念念的北伐中原、兴复宋室至死也未能实现。

他把满腔的愤慨与一腔爱国的热血,激洒于文学之上,不但“《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刘克庄)”,被认为是“自过江后一人”,还被赵翼盛赞“不知陆实胜苏也”,远胜于苏轼,以拳拳爱国的黄钟大吕敲散了南宋偏安的萎靡不振,以风格多变的诗词文驱散了文坛上空的阴霾。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个能够以爱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自然是将爱国刻进了骨血里的。国,便是陆游的信仰,国家统一、一雪靖康之耻,便是他的毕生所愿。

与今天很多人只会在嘴上说说不同,陆游为了自己的信仰,可是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为之屡败屡战,以实际的行动付出努力,如果他活在今天,QQ的个性签名那必定会是:“不要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爱国,我是认真的。”即便弃武从文,他依然为国家的复兴而不懈行动。

他一生笔耕不辍,日常生活中的一朵花、几杯酒都能引起他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这是陆游高于他同时代诗人们的地方。

爱国,可以说贯穿陆游的生命、洋溢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里,从少年时稚嫩的“少年志欲扫胡尘”“少年壮气吞残虏”,到“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的意气风发,再到曾经满腔热血的“泪溅龙床请此征”,最终却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往事不堪回首,一别经年,“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北伐梦空,英雄遗憾赋闲,终老田园。

金庸曾将“侠之大者”定义为“为国为民”,以文人闻名于世的陆游,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位“国之大侠”。

在当时朝廷偏安、异族环伺的境况下,为国,不外乎出师北伐、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为民,同样如此,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将百姓从异族铁蹄的蹂躏中解救出来,就是最要紧的一件事了。陆游艰难入仕后,终其一生,都在为促成北伐努力。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陆游迁为枢密院编修官,旋即上书迁都,发出要整顿军纪,徐图中原的口号,却过于急切惹怒孝宗,无奈被贬。

次年,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几度上书劝说,为其献策,隆兴二年(1164年)又因直言曾觌(dí)、龙大渊滥权结党得罪掌权者,再次被贬。

又一年,陆游遭人进言“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更是惨遭罢免。

赋闲数年后,陆游又应邀出仕,只身前往南郑,入王炎军幕,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作《平戎策》,可惜这一次又遭朝廷否决,连幕府都被解散了。

此后,陆游虽从未放弃,不断寻找时机重提北伐,屡战屡败,屡次遭到贬谪也毫不气馁,但北伐,却一次都没能真正成行。

直至韩侂(tuō)胄(zhòu)当政时期,陆游不顾他人非议,拼着晚节不保的下场,再次出仕,只为促成开禧北伐,一偿所愿。

可叹的是,韩侂胄用人失察,北伐师出无功,随后韩的下台更是宣告北伐彻底失败,陆游一生所愿至此再无希望,遂忧愤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国家统一、收复中原,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毕生只为践行心中的信仰——北伐雪耻、收复中原、兴复宋室,可惜天不从人愿,如此心愿,至死成空。但陆游为国家为百姓,身体力行,不顾自身名利,屡败屡战,从不言败,永不放弃,实堪“国之大侠”之称。

 守心中净土,味人间清欢 

看了上面陆游为国家死磕北伐,你是不是就认为他就是这么一个苦大仇深、郁郁不得志、天天大声疾呼“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人?

并不尽然。陆游确实对家国爱得深沉,连平日里的赏花喝酒都能想起伤心事,但他在爱国的同时,也会守着内心的平静,欣赏人生的风景。

这得从宋朝文人的独特之处说起了。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与科举的改革极大提高了文人的地位和待遇,宋朝统治者甚至提出过君王“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口号。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文人都希望能通过出仕一展抱负、施展才华。他们往往认为,“隐”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心隐于朝是为“吏隐”,在朝为官只要坚守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不为外物劳役、无愧于心,那么,心隐即身隐,二者无甚区别。在忧心国事之余,他们同样会以自然平常之心,细细体味身边的日常琐事,感受那朝堂之外的妙趣。

至南宋,由于民族危机和国家飘摇,“吏隐”更加流行。

陆游认为,只要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处闹市小屋,而心境却如同放游江湖一般。故而,在忧国忧民的同时,他同样用心回归田园,感受山水田园的乐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不是陆游的全部,他的心中,永远保留着宁静荡漾的一片净土,还有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恬淡。

陆游一生五起五落,很多时候,那些恬淡宁静的山水田园诗,大多写于他一次次北伐梦空、惨遭贬谪甚至罢官赋闲之时。可失意的他在这些诗中浑然不见,依旧以积极平静的心态,去欣赏农家独有的情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始终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他那积极平和的心态,并不只限于文学中。在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时,陆游便自号“放翁”,进行反击;在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时,陆游便自题住宅为“风月轩”……如是种种,皆可见陆游不管遇到什么环境,皆可守住心中一方净土,不至于悲愤欲绝而失之平和心态。

 小纸条讨论室 

以爱国闻名于世的陆游,不仅只有为国忧心忡忡的深沉一面,还有心恋田园、悦赏山水的闲适一面。他的一生五起五落,得意与失意皆一一品尝过,可谓精彩至极。

不知道小纸条们对于陆游的生平还知道些什么呢?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趣事轶闻或不为人知的一面?欢迎留言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