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80岁莫扎特的音乐是这样!AI编曲重现大师风采

2020-10-30

年仅35岁的莫扎特给世人留下遗憾,现在AI技术的爆发将实现世人的夙愿。

近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乐团、指挥家正常演奏,似乎与常规音乐会没什么区别。但在当晚的5首曲目中,有3首为AI模拟生成,模拟出莫扎特在之后的人生中将会创作出的音乐。

非同寻常的音乐会

“当音乐响起时,莫扎特的先灵似乎萦绕在会场之上。”

这次音乐会中的5首音乐,只有前两首是莫扎特的“真迹”,后3首位AI模拟的曲目。但在经过询问听众之后,他们并没有表示“仿作”不堪入耳,反而对AI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莫扎特英年早逝,但后人还是以AI技术编制了几首新曲目,分别是:莫扎特40岁时回忆冕礼时的《莱茵河奏鸣曲》;60岁时,莫扎特鼓励贝多芬顽强对抗命运的《自由与命运钢琴合奏曲》;80岁时,描述阿波罗乘着马车将光明带给全世界的《阿波罗交响曲》。

负责现场指挥的赵晓鸥教授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指挥AI创作的古典音乐,对此他感到新奇与期待。AI谱曲对我来说是新奇事物,说明多元化的跨界和融合已成为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AI谱写的生命乐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最大程度模拟出最为接近莫扎特的音乐,就必须打造一个强大的“大脑”。负责本次音乐会的团队打造了一个神经网络,通过对莫扎特的音乐进行深度学习,最终这个“AI音乐家”创作出了40、60和80岁莫扎特可能作出相似风格的作品。

实际上,计算机作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最早的计算机音乐作品是莱杰伦·希勒在1956年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依利阿克组曲》。到后来,谷歌推出了TensorFlow平台,成功开发了能够生成旋律和新型乐器声音的算法。只要用户输入音乐类型、速度快慢、乐器、时长等标签,AI就能快速创作出一首优美的歌曲。

一旦多种乐器的声部、节奏、音高等信息能够被准确提取,“AI音乐家”将会迎来大爆发的时代。

AI是工具,人类是工匠

如果未来某一天AI“理解”了音乐,那么是否意味着人类音乐家的下岗?

事实上,AI真正取代人类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音律铿锵。但作品的音乐作品风格却很单一。这种音乐像是没有才华的作曲家写出来的东西,毫无亮点。担任此次音乐会指挥的赵教授也表示,“AI创作的旋律感觉跟莫扎特自己写出来还是不太一样。”

相关人士表示,节奏单一、没有充实内容的商业音乐可以用计算机代劳;表达思想和对世界认知的音乐创作,AI是不可能替代人类的。音乐艺术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而机器恰恰缺少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内涵,就算创作出再整齐的音乐,终归也不是好音乐。

AI只是工具,人类才是工匠。“AI音乐”的成熟让乐器演奏、学习乐器等诸多难题都将迎刃而解,音乐将不再是许多人高不可攀的领域。“AI音乐”让乐器与使用者达到完美无缝,让演奏更具人文关怀,“AI For Good”的理念也正是如此。对此索菲亚感到无比的欣慰,那么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