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多岁念完《论语》,但是有些道理到 40 岁才懂”
做一个中国人,你得读三本书,才像一个读书人。这三本书的第一本就是《论语》。《论语》不是长篇大论,也不是分析概念的,它教我们怎么做人。‘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这段话,北师大教授李山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过。《论语》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里面也包括他自己。于是,他在潜心钻研《论语》数十年后,将精辟的见解和感悟融入到了他的《论语》课中去,并且广受欢迎。
他谈孔子提到的“愠”时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是人,发脾气是动物。一旦人降回动物,就会横生事端”。
在谈到“学习”时会呼吁“儒家的学习”指的是学做人,这和现在的学习有所不同。如今一些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教育,应该反思了”。
……
无论是在北师大还是校外,只要李山讲《论语》,偌大的教室里一定座无虚席。许多人站着也要听完。
“他的课有意思到会笑醒”
“雅俗共赏,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打开眼界”
……
听过课的人,都对这门课好评不断。李山也成为了求学者心中最会讲《论语》的老师之一。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认可呢?
01
一堂值回票价的《论语》课
首先,他讲得全面、透彻、深入。
他不只把《论语》放到中国古代的框架中去讲,还提供给听众更广阔的视野。
他讲《论语》时会和苏格拉底对话录作对比,让大家更容易区分两者的区别;
单单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他就可以从本意延伸到《史记》记载的管鲍之交,以“知我者鲍叔也”的典故作贴切解释,继而联系《论语》中另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加深理解。以一个点带出更多面,让听众的知识量大大提升。
管鲍之交
他讲儒家的“恕”道,会选择“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却被冷落”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从而在人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下,点出孔子主张恕道就是“和内心的狭隘作斗争”的中心思想。这样既能让人们设身处地的思考语义,也能对自己当下的处境有所反思。
李山的《论语》课,从历史到当下,从文本释义到人生准则无所不包、细致入微、条理清晰。他不讲大道理,但让人收获良多。
其次,他讲得通俗、有趣。
李山老师的课堂不只在校园中,他也经常现身央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面对复杂的受众,他善用通俗的语言,将拗口难懂的古籍讲得明白如话。
他的课程是完全经过市场检验和认可的。他在中读开设的《诗经》课就收获了高达30万+收听量和1万+的课后评论。大家的反馈都出奇地一致:
“拨开云雾见真理”
“期盼已久,声音好听”
“有趣,口才真好,通俗易懂”
更重要的是,他是研究《论语》10余年的权威专家。
作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嫡传弟子。他学问扎实,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启功先生像
《现代新儒家传》《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等都是他经过多年研究而写成的专著。见微知著,对于任何细节的考究和反复研读,是他做学问的根本。
同时,他也能给孩子们讲经典,他的新书《课本里的论语》就深受孩子喜爱。
不仅如此,为准备一门课程,李山常常大量阅读古今建筑、服饰、文物鉴赏、传统饮食等各门各类的书籍。通过这样广泛的阅读他才能一次次突破固有的认知。所以,他在讲课时才能鞭辟入里、见解独到。
因此,他能让万千听众称赞“读经典最好的领路人”,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