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入选深圳“2020年度十大好书”百本入围名单
作为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的品牌项目,2020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日前公布了 100 本入围书单。
2020“年度十大好书” 100 本的入围书目结合国内大众阅读习惯,按照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四大归类,其中散文类细分随笔、杂著,纪实文学细分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书信日记;以大众熟知的图书分类细致展现文学的经典魅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入选图书如下:
《夜谭续记》
作者:马识途
内容简介:
104岁高龄的马识途先生仍然笔耕不辍,他念念不忘跟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韦君宜的一个约定:在《夜谭十记》之后继续创作“夜谭文学”。以百年人生的丰富经历为底色,他奋起余力,写成《夜谭续记》。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夜谭十记》的续作,仍援原例:四川人以四川话讲四川故事。内容为四川十来个科员公余之暇,相聚蜗居,饮茶闲谈,摆龙门阵,以消永夜。仍以四川人特有之方言土语,幽默诙谐之谈风,闲话四川之俚俗民风及千奇百怪之逸闻趣事。
“虽不足以登大雅之堂,聊以为茶余酒后,消磨闲暇之谈资,或亦有消痰化食、延年益寿之功效乎。读者幸勿以为稗官小说、野老曝言,未足以匡时救世而弃之若敝屣也。”
《晚熟的人》
作者:莫言
内容简介: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小说
故乡人事,但面貌全新。
篇幅紧凑,却各有曲直。
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历史深处到当下现实,从开天辟地到气象万千。
依然是读者熟悉的那个莫言,带给我们陌生全新的阅读体验。
《烟火漫卷》
作者:迟子建
内容简介:
无论春夏,为哈尔滨这座城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上卑微的生灵。穿行在《烟火漫卷》中的每个凡人,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建国驾驶的爱心救护车,仿佛人性的犁铧,犀利地剖开现实的种种负累,满怀忧患地钩沉历史深藏的风云。
无论寒暑,伴着哈尔滨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尘中唱着夜曲的人们。不管是生于斯,还是来自异乡,他们在来来往往中所呈现的生命的经纬,是大地的月影,斑驳飘摇,温柔动人,为长夜中爱痛交织的人们,送去微光。
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迟子建以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燃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柔肠百结,气象万千。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邮轮碎片》
作者:刘心武
内容简介:
一次地中海的邮轮之行,八个家庭的红尘翻覆,四百个片段的精致跳荡,四代人的昔日今生。
刘心武的作品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继承了《红楼梦》写人物的精髓。它在封闭空间中敞开记忆,在智力拼图中寻求完整。它捕捉草蛇灰线,马迹蛛丝,在隐于不言,细入无间中,牵一发动全身;它把时代发展和人性隐秘做成“秘密浓缩丸”,缓解爱之痛、情之伤。它游移、奇异、充满暗示;它捕捉碎片的逻辑,呈现新与旧交叉、人与人互文的格局。轻盈的行文只为与你共同感受生命在片刻之间留下的重量……
《树民》
作者:安妮·普鲁
内容简介:十七世纪末,两名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塞尔和迪凯在大变革的时代中离开法国,来到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希冀由此改变命运,开拓未来。他们迁徙、逃亡,征服遮天蔽日的古老森林,也被森林所征服。在其后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塞尔、迪凯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片大陆上历尽悲欢,谱写了一曲与命运搏斗的传奇之歌。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安妮·普鲁暌违文坛十四年后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描绘了两个与森林密切相关的家族的兴衰,并借此探讨人类与自然相处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我的原野盛宴》
作者:张炜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纯净唯美、情感浓郁、有深厚生活积累的文学作品。作者张炜以孩童的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融入自然的成长姿态,从幼年的童真生活写起,为读者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精彩地描绘出一场“原野盛宴”。
乘着记忆的时光机回到当年,张炜重新审视在海边林野间度过的孩童岁月,不由得情动于中。他以质朴的笔墨记录了那时的生活经历,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和口吻,为我们讲述了几十个天真感人的故事。绿色的林莽,丰饶的原野,饱含的意趣……源自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充盈于每一个故事,让人为之动情。而随处可见的360多个动植物知识点,又使得文本具有广博的知识含量,极大地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意义。这样的作品,既适合青少年,也适合成人。
尤其是作品的后半部分,有多个故事涉及文学阅读和写作,也涉及理想和努力。因此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不仅是作家童年时代的回忆,还是他有关写作缘起的自白书,具有十分难得并且值得研究的资料。
《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内容简介: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天堂的影子》
作者:维森特·阿莱克桑德雷
内容简介:
阿莱克桑德雷的作品里,对事物基本的冲动和对同样这些事物抽象的感知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在他的诗歌中,几乎所有事物——树木花卉,动物人类——都让人觉得剥去了具体的外表,诗人关心的是它们的概念和象征,再由他用激情赋予象征以生命。
《声音集》
作者:安东尼奥·波尔基亚
内容简介:
《声音集》中的语句及这部作品整体都预设并探讨了一种“绝对”的存在、对这种“绝对”的认知即真理,以及这种认知的巨大益处。……它显而易见是一种亦精神亦文学的确证。它们见证的中心与形式的源起是个体生存的内心煎熬与畏怯,是穿越时代与境遇,于一瞥间捕捉到的现实,是感性与苦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