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甄嬛传》娘娘们戴的指甲套,有什么讲究?彰显权力和地位的法宝

2020-11-06

清廷宫斗剧《甄嬛传》的热播,不仅带火了剧中的主演和配角,而且还在网上掀起了一阵仿古用具的购买热潮,比如齐妃娘娘的平金手炉,安陵容的鸭梨帐中香。

但除了上述这些物品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些后宫里的妃嫔们所佩戴的护甲套,其实也极为精美。这些指甲套在古代叫做“护指”,是一种专门用来保护女性指甲的护具。

如果只考虑实用性的话,留过长指甲的行为其实非常奇葩。一个人为了养护自己的指甲,不仅不能从事劳动,甚至连本人都需要由他人伺候。

这在我们大多数现代人看来,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而为了这种无用的指甲做一层保护,就更加多此一举了。但魔幻的是,这种“不方便”本身,或许就是贵族们故意追求的结果。

护指从它诞生的一刻开始,就不是一种单纯的保护用具,说起来它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原因非常好理解,戴上这样的护指,或者说能够保留这么长的指甲,就意味着这个人一定不需要自己从事体力劳动。

这样的先决条件,就基本上将大部分平民阶层排除在外。也正因此,护指在它最为火爆的清代,依旧只在贵族和富裕阶级中流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哪有闲工夫去摆弄这玩意儿啊。

从使用时间上来看,护指应该算是一种极为古老的装饰物了。我国吉林省老河深地区曾经出土过一支汉代的金护指,可见这种护具,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后来将它彻底发扬光大的,却是清朝的满族女子。

说来有些讽刺,清朝入关后,十分鄙薄汉族女子缠足的陋习,曾多次下诏禁止满人女子缠足,孝庄皇后甚至下严令“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

但没想到,就在禁缠足之风后不久,从皇后到嫔妃,后宫女子中间就开始流行起蓄留长指甲。

其实也可以理解,在满清入关之前,女真人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恶劣环境中,无论男子女子都需要与险恶的自然环境相抗争,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自然没有人去考虑什么化妆、美容之类的事情。

而一旦从关外走入关内,条件变好了,满族女人的爱美之心自然就起来了。对于宫中女子而言,蓄留指甲除了可以秀一秀自己的芊芊玉手,同时也可以彰显自己的雍容华贵。人类在爱美这件事上,还真是不分民族。

但指甲这种东西和头发可完全不一样,不仅生长极慢,而且在平日里稍不留神就会开裂劈断,想要让指甲能够长得长、长得好,除了更用心的保养和保护外,一副合适的护具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护指在清代后宫备受欢迎的原因。

在一开始,护指还仅仅限于后宫女性,这些女性不用劳作,只需要负责貌美如花就够了,自然可以留出时间来给自己美甲一下,因此在护指出现后,这种护具在宫内女性中几乎人手一份。

出人意料的是,满族女性略显夸张的发髻旗头,精巧可爱的高底鞋,以及夸大而不失利落的马蹄袖,与纤长精致的护指竟然出奇的契合。

这种既保留了女性纤弱气质,又略带冷艳妖娆的风格,很快就征服了所有满族女性。有了需求之后,护指种类和样式的演化变得水到渠成。

在保留护指实用性的前提下,护指的种类开始被工匠们迅速开发出来,金、银、象牙、玳瑁,都开发成了制作护指的原材料。为了获得宫中贵人们的欢迎,一些能工巧匠还采用镂空、錾花等手段,将护指尽量轻量化。

就这样,花纹繁复、材质各异的护指,俨然成了这些女子的另一种饰品。这种精美的护具,不仅深受清宫贵妇们的喜爱,在清朝后期甚至依靠其巧夺天工的设计,饱受外国人追捧。

当然了,歪果仁既不能get到国人对纤纤玉手的喜爱之情,也没有留长指甲的习惯。因此,他们并不直接佩戴护指,而是将它再次加工成胸针等装饰品,这种用法也真算得上是脑洞大开。

虽然护指在清朝建立后不久便开始在后宫中流行,但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当中,护指也必须按照规制来佩戴。一些低阶的妃嫔,不仅不被允许佩戴玳瑁、金银材质的护指,就连它的长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种身份上的识别和禁锢,正是当时女性所面临的真实问题,护指只不过是将之具现化罢了。不过,这只是清代中前期的标准和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放开了对护指等女性饰品的限制。

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统治者对于违制问题的敏感度逐渐下降,对这一现象也不再像清初那样严格要求了。

于是,不仅宫中妃嫔的护指长度不再被严格要求,就连一些待字闺中的贵族小姐,也可以在市面上轻易的购买到与宫廷制式有别却相差不大的护指。

这些商品很明显是仿制宫中样式打造的,堪称是清版的拼多多与淘宝款。只不过,这些私下里购买的护指并不能光明正大地拿出来佩戴,只能在家中私下把玩欣赏。

总体来说,护指最早是一些女性用来装饰自己的器物,但随着皇权的介入,这种饰物开始有了复杂的讲究和标准。可以说,即使是小小的护指,当它与皇权挂钩时也开始变得繁琐而细碎。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