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将“造假”手艺传给全村,带动1880人脱贫,还获全国民间工艺奖

2020-11-06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

在马伯庸的小说古董局中局中,河南安阳郑家有着高超的仿制手艺,底下人便利用以假乱真的技术,将仿制的文物卖以高价。虽然这是小说片段,但里边所说以假乱真的技术确实存在,甚至全村都能靠着这技术奔小康。

巧的是,现实中这有“造假”手艺的地方也在河南,位于洛阳伊川县葛寨乡东北部。走进这个村子,你所看到的都是“文物”,天子驾六、莲鹤方壶等等屡见不鲜。但普通人是无法分辨是真是假的,其实就连机器以及多年的老手,都不一定能分辨出来。因为他们技术几乎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最高级别,而要说到这个叫烟涧村为何会成为“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叫方兴庆的人。

方兴庆生于四十年代,是烟涧村的本地人,从小家庭贫困。不过他的头脑很是灵活,偶然跟一个古董贩子打上交道,得知古董这一行的巨额利润后。他便起了心思,此前他不管干什么,都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他的发家之路是从一面青铜古镜开始的,那是1963年左右,方兴庆得了一面保存不太好的青铜镜。

一般来说古董也不单单看起年代、材质,有时候还得看保存情况,方兴庆便想着倘若能修补一下应该能卖更高的价钱。出于这种心思,他找上了村里的一个老银匠,两人开始琢磨如何能让这青铜镜修补好又不让人看出来。在不断的实验、研究中,竟然还真的让他们想出了办法,为此方兴庆还特意将仿制的拿去给当地文物工作者看。

对方并未看出来,可造假贩假这事是犯法的,所以方兴庆原先便表示了自己的是“工艺品”,并不是古董。他不造假,却不代表购买他“工艺品”的人不造假,要知道古董赝品这一行的利润大得难以想象。没多久,方兴庆的工艺品便出事了,有人拿着假的当成真的卖了出去,价格不菲。

同时上海海关和成都机场查出一大批青铜器,其中竟然还有跟博物馆收藏的是完全相同的,警方由此开始重视。最后顺着查到了方兴庆的身上,可如同古董局中局所写,将高仿卖做工艺品是不犯法的。所以方兴庆并没有事,只是被没收了一批工艺品,被没收了再造便是。后来为了扩大产业,方兴庆将自己的“造假工艺”传给了全村人,将其打造成一个产业。

别说,他的技术确实厉害,村里的人相继盖上了小楼、开上了轿车。到如今来说,烟涧村的专业加工户已经达到850户,从业人员便有1800多人,年创产值9000多万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仿造青铜器还被20多家博物馆收藏或者展出,还夺得了不少民间工艺或者藏品大赛的奖。

其产品不仅在国内非常受欢迎,在国外同样如此,美、英、日、加、法、德等地的商人都喜欢烟涧村的仿造青铜器。这也足以见得他们的技术有多好,不过烟涧造始终笼罩着假文物的影子,徘徊在古董行和工艺品之间。方兴庆以及烟涧村的人对此并没有在意,表示他们做的是仿品、卖的工艺品价钱,客人是否拿它骗人,就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了。

古董这一行的水向来很深,爱好收藏的还是要自己多擦亮眼,对于价格稍高的还是多找几个专家鉴定。当然,自己最好也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后再涉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