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新书推介|乔孝冬:《中国古代谐谑小说研究》

2020-11-10

《中国古代谐谑小说研究》,乔孝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汉魏六朝谐谑小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汉魏六朝娱乐观念和谐谑小说的形成

第二节 汉魏六朝谐谑小说中的隐语艺术

第三节 汉魏六朝谐谑小说的娱乐游戏风貌

第二章 谐谑小说体裁与批评

第一节 邯郸淳《笑林》与“笑林体”

第二节 刘勰《文心雕龙》论谐谑小说

第三章 隋唐五代宋谐谑小说的拓展

第一节 隋唐谐谑文言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宋代寓言体谐谑小说的寄喻

第四章 明清谐谑小说的生态与技法

第一节 明代文言笑话与话本小说的交流融合

第二节 明清小说中谐隐型动作隐语的演变分析

第三节 笑话在明清小说的传播

第四节 关于《丁祭弹文》

结论

后 记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朱自清说:“最宜于艺术的国土的,物中有杨柳和燕子,人中便有儿童和女子。”

朱自清塑像

朱自清将儿童和女子比作艺术国土的杨柳和燕子。当孩子把兴趣投入游戏,便会忘记一切,游戏中孩子往往能够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而作为一个母亲的我,最先发现与最密切关注的当然是自己的孩子。我常常想,孩子对游戏的这种沉迷,究竟是从何而来?乐在哪里?

阅读《世说新语》,我找到了答案。儿童是游戏的艺术的儿童,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玩”“跟着他笑”,在陪伴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加深了这种感悟,深切感到“玩”对孩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于是我撰写了“《世说新语》儿童游戏的谐趣效应”,发表于2015年《学前教育研究》,该文参加当年的江苏地域文化学术会,受到与会代表关注,这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日本尊经阁藏宋本《世说新语》

对《世说新语》的热爱,成为我研究谐谑小说的一个契机,期间受到南京大学文学院苗怀明教授的启发,让我围绕“娱乐生活与中国古代谐谑小说”关系开展研究,于是围绕儿童游戏、酒令游戏、谜语游戏展开了一系列的阅读与研究,也发表了具有个人感悟的系列论文。

古今学者对古代小说的形成与起源,有不少争议,如“史传说”“诸子说”“神话说”“方士说”“稗官说”等等。刘向、桓谭、班固和徐干等所谓“小说”的要义有四:一是议论,二是故事,三是“不入流”,四是娱乐。

就古代谐谑小说而言,娱乐是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幽默作为笑的艺术,与小说 “说”(《说文解字注》解“说”为“释,即悦怿”)的结缘,也是一种必然。在小说研究越来越精细的今天,研究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谐谑小说,对古代小说的形成与起源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笑林》《启颜录》《艾子杂说》《古今谭概》以及明清小说谐谑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的阅读和思考,深切感到娱乐的魅力和小说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

《启颜录笺注》

中国古代谐谑小说表现为直面生活的文言笑话,是具有故事性质的寓言以及小说意味的俳谐文,由于文本形态和笑话、寓言、俳谐文有交叉,因此谐谑小说被学界忽视。娱乐是与小说生成与发展终身相伴的功能,谐隐是我国小说中雅俗共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深远的审美表达方式。

本书分析了谐谑小说的外延与内涵,谐谑小说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揭示了《文心雕龙》谐隐理论下的小说意识。对谐谑小说的各个不同阶段发展情况做历时性、共时性考察,既有横向的代表性作品的研究考证,也有纵向的谐谑小说类型的演变总结,并能应用叙事学、传播学、类型学综合评价谐谑小说的文本传播、阅读接受的文化内涵,纵横比较,互相参证,与其他类型的小说勾连相通,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分别就谐谑小说魏晋发生期的《笑林》,隋唐发展期的《启颜录》,宋元寓言成熟期的《艾子杂说》,明代文言与白话交融期的《古今谭概》以及明清小说与笑话的互动关系等考察谐谑小说的发展流变、审美品格及文化意蕴,研究谐谑题材在明清章回小说的传播接受情况与技法演变情况,探索其发展规律。

《古今谭概》

从幽默特质考察中国古代谐谑小说展现的民族群体意识及其“审丑”意蕴,研究民族文化性格与谐谑小说文学特质反映的社会现象之间的深层对应关系。

谐谑小说具有幽默好玩的特质,古今中外研究幽默的书也是汗牛充栋,到底什么是幽默?幽默本身就是个聚讼纷纭的大题目,社会上流行《幽默学》《如何成为段子手》《幽默让你备受欢迎》等通俗读物,有些培训机构甚至专门邀请幽默达人开展对幽默人才的培训,甚至总结出幽默的万能公式,以求迅速拉近与客户的沟通距离获得最大利益。

过分卖弄幽默、表现机智,其实是一种反幽默。“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而调笑娱乐更是人的天性,一旦被功利心所笼罩,便失去了生气,变得油滑、低俗、浅薄、势利,成为被人嘲笑的丑类。

鲁迅、林语堂、钱钟书等大家都认为幽默本身是可遇不可求的。幽默之风存乎一心,其产生、发展主要决定于人的学养与心境。诗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谐谑一定要有个中和的度,否则为“虐”,做得太过,适得其反。

《近幽者默:林语堂传》

幽默常常是伴之以思想和宽容,幽默从高层次讲是人的一种觉醒与独立自由的体验。具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以温厚的诙谐与同情的愉悦待人接物,在文学上则表现为追求个人情趣,表达自我、消遣、达观、宽容、同情,既具有老成、俏皮、圆滑的浪漫特性,又有化庄重为谐谑、变严肃为滑稽的神奇功效。

如清朝有一次科举考试,卷中有“昧昧我思之”。这句话出自《书经·秦誓》,“昧昧”在这里是表示“沉思”的样子。有一个考生,不知当初就没记准“昧昧”两个字如何写,还是精神不集中别有所思,把“昧昧”误写成“妹妹”。“四书五经”中的一句话,在他笔下成了谈情说爱的话“妹妹我思之”,批卷的考官挥笔批成一副工整的对句“哥哥你错了”。

这位批卷的考官生性幽默,一句好玩的批语表现了他的学养与心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对别人或自己无意的过失,用一种嘲笑或自嘲的幽默态度,谁说不是一种温和的善于改过的行为呢?毛姆认为:“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人性的枷锁》

人也是复杂的社会化的动物,“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幽默既可以化解人生许多的忧伤、失落与苦闷,翻看历史,具有幽默性格的人,往往遭遇更为坎坷的人生。因为幽默本身是超功利心的、通脱的,体现了慷慨仁慈的人性修养。幽默也可以展示人生的智慧,在针对挑衅或嘲戏时,不退避,不沉默,而是通过回击,展示对等或者更胜一筹的智慧,将人的机警与辩才化为文学的谐趣与审美。

阅读与研究谐谑小说,仿佛又回到古人展示谐言谑语的语境中,让人感受与体会幽默人生的精彩与丰富;阅读与研究谐谑小说,一方面让我感叹自身才能的不足,所谓“不善画者好谈画,不善诗文者好谈诗,不善幽默者好谈幽默”是也;另一方面从阅读与研究中获得快乐与满足,也让我沉迷其中,乐而忘返。

王国维说:“大抵学问常不悬目的而自生目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而慢慢努力者,反有意外之创获。”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志,慢慢努力可能会勉强做到。近几年,由于专业设置的关系,我承担的教学内容与研究的课题相去甚远,每学期教学任务繁重,超课时承担教学也成为常态。备新课、上好课、改作业等等,自然要占去很多时间,且又承担了本科生班主任、学业指导教师及学校专业评估、招生、出试卷等工作,时间不知不觉便稍纵即逝,想急也急不来,只能是慢慢来了。

由于时间、本人学养、才力的所限,拙著还有许多需要修改与完善的地方,如《中国丛书综录》“谐谑”类目录更为丰富,酒令谜语、游戏、书记卦辞甚至《香艳丛书》收录的美人行状、小脚文,胭脂纪事等,也是“谐谑”门类的重要内容,这些小“道”的琐碎之言与小说幽默艺术生成这之间的关系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香艳丛书》

在应用谐谑小说新材料以及对旧材料之新解读,或老观点之再思考方面,还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并需更加深入地研究考证,一切有待进一步完善谐谑小说的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乔孝冬,文学硕士,江苏连云港人。现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古代小说教学与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