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手艺留住文化记忆,重庆到底藏了多少非遗宝藏?
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非遗展区成为一大吸睛亮点。
从创办之初,进博会就专门设置了非遗展区,今年的进博会在保留往届文化公益演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示外,还增加了综合形象展示区、国家级步行街、中国旅游等人文展示项目。重庆城市综合形象展也得以首次亮相进博会,展厅中的火锅、立体纸雕灯、木雕网红小夜灯、叶雕书签、巴风虎钮杯、葫芦烙画等重庆特色文创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令不少参观者忍不住停步观赏。
然而对地道的重庆崽儿来说,非遗在我们的生活中分量远远不止于这展厅的方寸之间,我们的衣食住行早已与非遗传承交融在一起,这些老手艺留住了这个城市的文化记忆,这座城市,也为这些老手艺打造了一个最舒适而温暖的家!
把非遗吃进肚子
重庆人有多好吃?想想一周三顿的火锅,看看下班专门从渝北开车去磁器口买个陈麻花就回家的食客……秒懂!但你知道肚子里有多少美食是重庆的非遗吗?
渝北区金土沱食品有限公司,手工制作工坊里土沱麻饼第三代传承人李程正带领工人们制作传统的手工拗锅酥皮麻饼。土沱麻饼又叫拗锅酥皮麻饼,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重庆渝北家喻户晓的传统小吃,对于许多当地人来说,它不单单是一道美食,更是对历史的记忆。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在北碚区北泉面业有限公司,北泉水磨手工空心面第六代非遗传承人李天洪在制面。北泉水磨手工面距今已有150年制作历史。制面需醒面、堆条等29道工序,17个小时才能完成整个制作流程。2009年,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艺进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特约摄影 秦廷富/视觉重庆
9月20日,黔江区濯水古镇,游客在美食城长桌宴上品尝市级非遗美食黔江鸡杂。当天,濯水古镇非遗美食城开街。黔江区把当地的30多项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保护项目“搬”到濯水古镇,建成非遗美食城。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10月16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市民正在品尝“天下第一大火锅”。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在重庆市公布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重庆人最离不开的火锅传统制作技艺和重庆小面制作技艺,其中列出了四种火锅制作技艺和8种重庆面食的制作技艺。重庆的烤鱼,就有三个区县的烤鱼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它们是万州烤鱼、巫山烤鱼、巫溪烤鱼……
重庆人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非遗美食,真是数也数不过来,北碚的豆花、解放碑的吴抄手、璧山的来凤鱼、潼南的刘记永吉咸水鸭、渝北的飞泉鲜花椒油……别说美食了,就连重庆人吃个药,也离不开非遗,重庆桐君阁药厂的“桐君阁还少丹传统制作技艺”“桐君阁麻仁丸传统制作技艺”“强力天麻杜仲丸传统制作技艺”都曾获得市级非遗项目授牌。
据市卫生健康委9月10日发布消息,全市中医药市级非遗项目达41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
把非遗穿到身上
在2021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可持续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并融入非遗工艺、传统面料、古代图腾与民族文化。在重庆,可以穿上身的非遗也不少。
工作人员坐在木制织布机前织造夏布。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夏布,是一种以苎麻为原料而编织的平纹布,这种看似平常的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重庆非遗的一张资深名片,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也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在重庆荣昌的夏布纺织车间里,工人们从麻秆开始,浸泡、打麻、穿筘、上浆、织布工人们将一札札的麻解开,再将一片片的麻片劈成麻丝,取几根麻丝捻成麻线,再卷成如茧状纱绽一样的小团缕。随后,经过牵线、穿筘、刷浆、晾晒之后,就可以织布了。织布的工具是梭子,工人们通过脚和腰部运动使织布机上下的综片摆动,梭子在两只手中来回传递,将一尺尺的夏布纺织出来。
非遗扶贫工坊项目:巫溪大宁河刺绣
大宁河刺绣又叫巫溪嫁花、巫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87神仙卷》《宝相花披肩》《嫁娶》被重庆市非遗研究院收藏。据传承人唐丽娟介绍,巫溪大宁河刺绣已经走出国门远销巴基斯坦、伊拉克、比利时,成功进入法国米兰时装周。2009年大宁河刺绣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6.6万元的价格在美国成交。
酉州苗绣绣女在创作。酉州苗绣多以红、绿色为主,辅以其他色彩鲜丽的丝线,花纹稠密,富丽堂皇。图片来源:酉州城事
“开州汉绣系列非遗文创产品”入选2020 “重庆外事礼品” 。汉绣是从战国时期楚绣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而早在1800多年前,当时的刺绣技艺随着刘备入川,并与本地的民间绣法相融,由此产生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独具秦巴文化特色的开州汉绣。图片来源:重庆开州妇联
把非遗耍到飞起
在重庆,非遗好吃好穿还好耍,随着各种非遗进景区进卖场,也为重庆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演员在《印象武隆》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了让非遗“活起来”,重庆市加大了保护传承力度,在武隆桃园大峡谷打造山水实景歌会“印象·武隆”,以川江号子为主线,穿插抬滑竿、吃火锅、哭嫁等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艺术再现劳动人民坚韧、乐观豁达的精神。
10月28日,在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小学生在表演国家级非遗项目“梁平癞子锣鼓”。梁平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非遗文化底蕴浓厚,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90项,其中包括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等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礼让草把龙、梁平土法造纸技艺、铜乐锻造技艺等21项市级非遗项目。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0月15日,文旅会现场,原年民艺馆馆长李炼先生在介绍非遗年画。原年民艺馆是重庆地区首家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私人公益年画馆,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活动基地,现收藏有中国传统年画近5000件(套),囊括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8处及进入省级名录的十多处年画原作。记者 聂晶 摄
在荣昌区夏布小镇举行的2020“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展上,非遗项目梁平竹编作品引来市民选购。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延续匠心精神,重庆非遗传承从未止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2019年12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显示,调整后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共3154个,其中重庆44个。走马镇民间故事、梁平癞子锣鼓、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木洞山歌、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川江号子、川剧、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清音、车灯等项目均位列名录。
而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收录方面,从2007年开始,重庆市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命名了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62项;第二批97项;第三批119项;第四批110项;第五批123项;第六批196项,共707项。
在传承非遗文化方面,重庆从未止步。
9月29日,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开街暨非遗新国潮开幕式在璧山区启动,据了解,目前小镇已吸引32家非遗企业入驻。
9月29日,璧山区秀湖公园,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外国友人体验手工羽毛毽制作。首席记者 崔力 摄
11月10日由重庆市渝中区文联主办,区民间艺术家协会承办的2020渝中区传统文化进基层——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新华小学,展示古琴、烙画、蜀绣、手工羽毛毽等非遗项目,让学生与非遗项目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图片来源:华龙网
铜梁二中演出的《龙把子》获第十八届群星奖。铜梁区文化馆供图
坚持传承技艺,不仅是因为技艺本身凝结的巧思与智慧,更是因为在这些技艺中,沉淀着支撑我们文化辉煌千年的精神内核,重庆的非遗传承,一直在路上!
来源:综合重庆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新闻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