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陈毅35岁生日时,在艰苦条件下写的七律,通篇大气磅礴,很有水平

2020-11-15

读陈毅的诗词,有时候笔者经常在想:若非生在那样一个烽火年代里,陈帅应该会成为文坛巨匠。因为平日里要四处征战,所以陈帅一生留下的诗词数量并不算太多,这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但其作品的水平,在现代文坛算是较高的。

咱们现在比较熟悉的陈帅的作品,一是《梅岭三章》,这是他在被困梅岭时所写,当时他以为自己将命丧梅岭,写完后还把它藏在了衣底。另一首则是《青松》,那是一个大雪之夜,陈帅长夜不寐,看着在雪中傲立的青松,写下了这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写出了松之势,很有水平。

本期笔者再给大家分享一首陈毅的经典之作《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这首七律写于1936年,当时35岁的陈帅正在赣南五岭一带打游击战,那时候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这年8月份正好是他35岁的生日,看着眼前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又想起曾经的老战友们,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全诗56个字,通篇大气磅礴,很有水平,如今读来仍令人动容。今天让我们再来品一品: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现代.陈毅)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陈帅很喜欢写诗,很多作品都是写于沙场上,不少诗迷称他是“马背上的诗人”。胜利了他要写一首,遇到困难了他也经常会写上一首,但不管条件多艰苦,我们很少在他的诗里看到绝望。有些人一定要前方有光亮才能看清路,但像陈帅这样的将军诗人,哪怕光亮暂时被遮住,他也一样信念坚定,这就是他与古代文人不一样的地方。

首联写的是眼前的战事,以如虹之气来比喻我军的气势,开篇就是大手笔。再加上“一局”这样的数量词,充满了感染力。古代很多文人的边塞诗,其实写得也很有气势,但他们大多并没有真的去过沙场,很多作品都是靠想象写出来的。但陈帅的诗,是有过深刻体会后写了来的,正因如此在次联里我们才看到了他的刻骨之痛。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在早前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中,多少战友离开大家。35岁的陈帅,想起这些年命丧沙场的兄弟,内心的痛苦我们可想而知。但悲痛之余,他还是写出了“万死千伤鬼亦雄”。“鬼雄”这两个字最早出自《楚辞》,形容为家国捐躯者。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些好兄弟就是当下的“鬼雄”。

最后的尾联,体现了陈帅充满信心的一面。一时的困难难不住咱们,物到极时终有变,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句诗让笔者想到了《梅岭三章》,哪怕以为自己将死了,他也一样是豪情不减的,“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是他的魄力。

纵观这首诗,我们看到了陈帅在35岁时的豪情。诗中通篇都没有写到自己的生死感慨,他心里想着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必胜之心,二是对故友的怀念,这就是将军诗人的气魄。虽然这首诗无法与古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相提并论,但在现代人写的诗中它已经算是精品了。

它体现的不是文人式的诗意情怀,而是一位将军的气魄。笔者始终认为,这类诗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们、年轻人们读到的。虽然我们无法回到那个时候,看一看陈帅写此诗时坚毅的目光,但是他们将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力量,这在任何年代都是需要的。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