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源于韩服?】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
在11月1日,中国漫画作者"old先"在推特上发表了自己的几张古风绘画图
但此事却引起了韩国网友的争议,他们认为上图中的帽子是韩国的,并且铮铮有词的拿出了他们的证据
对于类似这样的言论,"old先"也作出了回应,发出自己在画帽子时的参考。
历史上可以追溯,中国明朝就存在这样的帽子,韩国网友的言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但此事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如何保护中国的遗产和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也不乏能工巧匠,他们创造出的工艺,让现如今的我们都不禁感叹。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战乱,传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正在逐渐消失。
杭绣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由于是宫廷需要,且这门技艺只传男不传女。最鼎盛时也不过300人会这门技艺,而到了现在,只剩下赵亦军一人会这门技艺。这门技艺极其繁琐,过程复杂,一幅作品就要经过数道工序。
建国后,杭绣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市工艺美术学校专设了刺绣班,培养了一批后继新人,使古老的杭州刺绣绽放出新的辉煌。
鲁班锁,民间也称作孔明锁、八卦锁。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鲁班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鲁班锁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这种工艺曾经失传,后来在翻阅古书后再次流传,现已成为老少皆宜的益智玩具。
花鼓(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在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使得花鼓迎来了又一春。
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凤阳花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文化遗产,多给文化遗产一点重视,多给文化遗产一点目光。
它们依然会有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