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的科学家精神——评话剧《今夜星辰》
作者:林玉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师资博士后);仲呈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演艺集团出品,安徽省话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话剧《今夜星辰》日前在安徽大剧院演出。该剧围绕“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迹,讲述了两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歌颂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国科技强国建设背后的精神逻辑,为科学家精神的艺术表达提供了新经验。
《今夜星辰》在人物塑造上注重体现科学家学问与人格的融合,剧情通过对主人公具象化的过程来舒展历史画卷、揭示英雄事迹、传承科学品德,深刻反映了“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的重要思想。开篇第一场以郭永怀与李佩在康奈尔大学的对话,映射出两人求学之路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郭永怀目睹家乡被日本飞机轰炸愤而从光学转向流体力学和数学,李佩经历工作人员因语言不通遗失抗战物资坚决从经济学转学外国语言学。两人的人生抉择体现出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自第二场起,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项工程徐徐展开,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场景中,郭永怀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三无经验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成为唯一参与“两弹一星”全部计划的科研人员,彰显出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青海发射基地的场景中,郭永怀用放大镜找出弹头衔接部位一根五毫米长的小白毛,避免了发射事故,反映出科学家一丝不苟、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在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场景中,郭永怀隐姓埋名,一待就是三年,与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彭恒武等一起攻坚克难,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深刻体现了科学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与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系的场景中,郭永怀为学生陈一楠入读研究生勇当伯乐,表现出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通过一次次对话、一幕幕场景将科学家精神熔铸于人物塑造和场景叙事中,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多角度、全方位阐释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今夜星辰》在叙事结构上创造性地构建出现实和历史两个时空,以此实现双线并举、相互交融的立体化叙事。采用倒叙手法,通过李佩的回忆讲述郭永怀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并以关键物品作为串联时空和情感的“符号”,从而将亲情与大爱、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统一到一起。一张三口之家的照片,连接起郭永怀在美国成立小家时的幸福、赴西北与妻女分别时的不舍以及郭永怀牺牲后家人对他的思念。一封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信,“今天是你和李佩踏上祖国土地的头一天,我们拼命地欢迎你!”将科学家的爱国情、战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曲送别时郭芹演奏的《红灯记》,凸显了“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随之而起的芭蕾更预示着郭永怀将用智慧和生命在戈壁大漠起舞,此时舞台以灯光分区,将两边郭芹拉手风琴、乔晶晶跳芭蕾和中间郭永怀、李佩、陈一楠等人火车站分别的场景同时展现,意境高远。一件棕色牛皮公文包,不仅作为李佩“补”给郭永怀的新婚礼物,陪伴他科研、教学,更在郭永怀人生的最后时刻保护了绝密文件,成为他留给家人、留给“两弹一星”未尽科学事业的“最珍贵的遗物”。《今夜星辰》从细节出发,在场景搭建、区域划分、场面调度上独具匠心,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将科技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夫妻情、父女情、战友情、师生情与爱国情完美统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时代需要更多郭永怀这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研工作者,这也是该剧的现实意义。《今夜星辰》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再现了“两弹一星”的峥嵘岁月,突出了老一辈科学家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担当,致敬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是一部集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一体的佳作。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5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