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高城佛光:黄骅市博物馆藏北朝石刻造像菁华

2020-11-19

高城佛光:黄骅市博物馆藏北朝石刻造像菁华

黄骅市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0年9月

本书中所收的石刻造像均为黄骅市博物馆所藏。为1980年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旧城和岭庄的两个窖藏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挖掘,出土残损石造像64尊,这些造像大都是东魏、北齐所制,仅一尊为唐代造,其发现意义重大,不仅从实物上证明了黄骅历史悠久,且政治地位也极其特殊。这些精美的石造像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黄骅(高城县)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这与当时黄骅盛产海盐同时又是盐业管理机构长期所在地有关,说明了城市繁荣与盐业经济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这批石刻造像首次整理汇集出版,以飨读者。

收录64件出土残损石造像

其中63件北朝,1件唐代

照片+全形拓+录文

全方位展现造像整体与局部

著名佛教文物考古专家刘建华研究专文

刘建华,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杂项类)、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责任鉴定员。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曾任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河北管理处处长、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主任、河北省博物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佛教考古、佛教造像、石刻、雕塑鉴定与研究。

“这本图录共收录了黄骅两处埋藏坑出土的六十四尊白石造像,造像多为残缺不全者或仅存造像基座,在个别造像上隐约可见彩绘的痕迹。难能可贵的是共有五十二尊造像刻有发愿文,其中四十四尊刻有纪年,除一尊为唐代造像外,馀均为东魏、北齐时期的造像。刻有北朝纪年发愿文造像中纪年最早的是东魏兴和元年(539),最晚的是北齐武平七年(576)。发愿文刻有造像日期、功德主居住地或籍贯、姓名、造像缘由和祈望。正是这些刻有纪年发愿文的造像填补了文献记载中北朝时期古黄骅地区佛教信仰的空白,为后人研究古黄骅地区乃至冀东南地区佛教信仰与造像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本图录是以照片、全形拓、录文的形式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现造像整体与局部的方方面面,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分析、研究这批白石造像。

佛像雕塑立体全形拓应是各类传拓技艺中最难的,它要用浓淡墨拓表现凹凸不平的高浮雕、浅浮雕的立体感和深浅不一的衣纹层次,实乃不易,人物面部的轮廓以及头部、颈部的衔接也很难做到与实物大小无误。近年来,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已经成功地将全形拓技艺运用到石窟小龛雕刻上,效果很好。

黄骅市博物馆将每尊造像的全形拓片加进图录中的做法是一种新的尝试,这在以往出版的佛教造像图录中是没有的。这是因为全形拓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传拓专业人员来做,费时费力,同时又增大了工作量和制作出版经费,这种尝试是需要勇气的,图录的出版彰显了黄骅博物馆领导与同仁的远见与气魄,的确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前言》 刘建华

书影

推荐

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 赵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多批佛教造像窖藏。它们作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给佛教考古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如河北曲阳的修德寺造像、山西沁县南涅水的佛塔造像、山东博兴的龙华寺造像、山东青州的龙兴寺造像、四川成都的万佛寺造像、河北临漳的北五庄造像、甘肃泾川的大云寺造像等。这些造像窖藏少的有数十件,多的达上千件。应该都是古代佛寺的僧人将残损的造像统一埋藏的,也有推测这些埋藏与历代灭佛有关。就现有的这些发现来看,其中主要是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这些造像显示出不同的造像风格,表现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对于佛教造像分期与艺术流派传衍的研究极具价值。 有关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将汉唐之间的佛教艺术演变过程比较清晰地展示出来。上述造像窖藏出土地多属于当时文化政治的中心地区。而僻在海滨的河北黄骅也发现了一批北朝及唐代佛造像,则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如研究者所说,这里的造像独具特色。其一为基本由白石(汉白玉)制作,显示出它与曲阳等石刻之乡的密切联系。但是造像雕刻又不尽似曲阳北朝造像,还有地方民间工艺的痕迹。其二为保存有多件刻写大量造像题记的造像座,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由此,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一些新的佛造像雕刻艺术形式,还使我们对于古代黄骅的居民信仰、社会状况,乃至黄骅地区的经济往来、政治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它们是古代黄骅地域文化的一张辉煌名片。

黄骅佛教造像早就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上做了报道,并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关注,但是长期未能见到全貌,学界深以为憾。现在,经黄骅市博物馆诸同仁的不懈努力,将全部造像及题记摄影拓片,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精印出版, 提供给读者完善精美的艺术资料。特别是由在佛教艺术考古研究上师承有绪、造诣深厚的刘建华研究员对整体资料做了详细认真的分析考证,在造像的渊源、分期断代、艺术特征、史料价值与其反映的佛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这不仅对深入了解黄骅出土佛造像的文化内涵极具帮助,就是对于认识北朝佛教艺术的全貌与有关佛教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