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评当代100位书法家30王宝贵:金枝玉叶尚极简

2020-11-22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写字在勤奋和天分,创新在学识和胆识,此言不虚也。

最欣赏李可染大师之语: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题记

评当代100位书法家30王宝贵:金枝玉叶尚极简

【书家写真】

高处不胜寒,别有“忧”与“求”

——记著名书法家王宝贵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中的这句话,用来形容著名书法家王宝贵的书法生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宝贵先生谈书法,随着话题的深入渐渐就能透出他的“忧”与“求”来。

开封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文化古都,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一城古韵半城水”已在现代都市圈中形成独有的古都风情。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书法艺术在这个古韵中独领风骚,大师云集。早有蔡邕、郑道昭,继之苏黄米蔡,后有靳志、许钧、关百益、冯友兰、白寿彝、武慕姚、李白凤,这些著名学者、书家在中国文化史、书法史上可谓一片耀眼的星云。千年传承,使书法艺术融入开封人骨子里化作了文化血脉。即使上世纪60年代末,各种书法班、绘画班也时有举办,一些公园也常作为书画展览场所,这里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子书法组。生于斯长于斯的王宝贵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汲取营养,与书法结缘的。

宝贵早在幼年时,就被时任小学教员的书法家傅隐戈先生收为爱徒。1970年又被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家李白凤纳为入室弟子,亲授其书法、篆刻、书法理论。随后又先后向著名学者施蛰存、陈迩冬、武慕姚、端木蕻良、庞白虹、尹瘦石等问道求教,有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文化、书学氛围,深受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惠。

大师们的学识、境界与情怀,进一步拓宽了王宝贵的视野,在习书的同时,也养成了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学养和高雅的情怀,逐步登堂入室,成为书界翘楚。正如苏东坡所云:“凡文字,少小时须令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

著名书法理论家宗致远称,王宝贵书法各体皆擅,大展中多见隶书、篆书。其隶书融入篆籀,笔墨简练、静洁,不求隶书蚕头燕尾之装饰。结字虽以扁形为主,但亦长扁大小随字形而变化,且又多融篆书结构,尤其是对结构空间的处理独具匠心。篆书以大盂鼎、毛公鼎为基础,融先秦篆书于一炉,用笔藏露多变,结字造型大小一任自然。其行书取笔帖融合,以碑为体,以帖为用,求其书卷意味。其书法风格简远、高古,精致而雅宜,蕴含着一种文人气息。

1973年起,其作品就屡屡参加国家高规格大展,多次参加中日书法篆刻展。他1982年即被接纳为中国书协首批会员,曾任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兰亭奖”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全国书法篆刻展以来,他连续五届参展,并在第四届书展中荣获一等奖。其作品被《中国历代书法作品集》《中国当代书法家百人精品集》《中南海珍藏书画作品集》《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著名书法家提名展作品集》等上百种专集收入。

诸多书法大师的言传身教把王宝贵推向了常人翘首以望的书法高地。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委托他诸多社会职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常委、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联主席、书协主席。但高处不胜寒。常人所不知道的孤独,为其植入了对书法难以割舍的情结和毕生的“忧”与“求”。

面对书法的普及,青年才俊的涌现,王宝贵由衷感到高兴。然而,一些书家把轻狂当个性,也使他产生淡淡的隐忧。他常将自己的少时张狂引以为训,教育年轻书家要有敬畏之心。上世纪70年代初,苏州举办书画联展,不少全国书画名家到场。现场创作环节,依名望长幼分别登台亮艺。他很庆幸能够参加这次联展,但看到见多识广的庞白虹先生挥毫题联时,上联尚能潇潇洒洒,下联就开始颤颤抖抖,颇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写几个字吗,何以至此?当时20来岁的他,为最年轻者,轮到自己登台,便挥毫泼墨,一副对联立时而就。写毕将笔一撂,很有一些自命不凡的得意。事后,庞先生告诉他:字,愈写愈害怕。王宝贵说,我们所缺乏的正是庞白虹先生对书法的这种敬畏。

宝贵平时温文尔雅,对年轻人关爱有加,但也时常恨铁不成钢。他说,书法既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同时又是最为依赖文化素养的艺术,属于“文之余”型的。所以,中国历代文学家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必然是文学家。我们这一代人与前辈大师相比较,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问题,潜质、天分也不差,但学养的缺失却是整整一代人。孔老夫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不学诗,无以言”。作为书法家来说,不学诗,无以书。现在的所谓书家,除了书写历史格言、诗词名句外,有几个能写属于自己感悟、情怀的诗词文句?更有甚者,错字、别字,令人贻笑大方的常识性谬误也能屡屡堂而皇之地悬挂于厅堂之上。久而久之,这一代人对书法的理解、欣赏和追求就会出现大的偏差,以致流弊于后世。为弥补这一缺陷,他曾特邀著名学者张家顺、佟培基、李允久给年轻书法家讲古文化和诗词格律,但有兴趣者寥寥,他至今对此耿耿于怀。

宝贵先生常对人说,运笔前,要打香篆,听古曲,在如痴如醉的乐曲伴奏下挥毫。也常说,见到传世书法珍品,必须沐浴更衣,顶礼膜拜,恭恭敬敬精研细品。他说,说这些并不是要人照着做,而是让人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先师傅隐戈“务去名利之心,务去烟火之气”的教诲是引领、规范其一生的座右铭。在他看来,书法不是技巧,是学养,是境界,是情怀。有了这个,书法创作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正登上书法艺术高地。

王宝贵认为,书法艺术是一门个性极强、永无止境的艺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探索不已;同时它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人民大众的艺术,不能看做是私产。他书法成就卓然,培养书家无数,组织多次大的书展,但却没有一个弟子,没办过一次个人展览。他所孜孜以求的一直没有离开书法传承与发展这个重心。

为鼓励后学,培养新人,发展书法理论,他不时受邀到各地授课、讲学。他先后为河南书法函授院编写了《中国书法简史》《书法教程·篆书》,并为100多名研修生、300多名专修生担任导师。他还受邀担任我国第一部书法通鉴类著作《中国书法通鉴》副主编,负责“文字的起源”“殷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等六部分总论与书家及其作品介绍文字的撰写。

为扩大书法影响,宝贵组织了百名书家走上街头为群众书写春联活动,策划、组织、举办多次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书展。特别是1986年,由他提议、并精心操办的《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一直为书法学术界所推重。这个首次举办的国际性书法大展有16个国家和地区作品参展,稿件近万,来信数千,在国内外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与轰动。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在《中国书法》发文称,这次书展“在现在中国书法界,这样的成功还是绝无仅有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参照模式”和“艺术标准”。文章还高度赞扬《现代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选》的精美与效率,感慨其“一书在手,有浩瀚书史尽收眼底之感”。

进入21世纪,宝贵感叹近代开封诸多书法大师作品散佚严重,感叹一些著名书家的年事已高,又发起并组织出版了带有抢救性质的《开封20世纪书法作品集》,虽经广征博集收录了100多位德高望重的书家作品,但仍有70多位书家作品欠缺,至今仍为他心中憾事。

宝贵在书协任职已近30个春秋。几十年来,古都文化的历史浸润、开封人的情有独钟,使开封书法活动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参加中国书协的会员已有160多人,为国内拥有国家级会员最多的城市之一。2008年,中国书协授予开封“中国书法名城”称号,他任内最后一个夙愿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4年,年届63岁的宝贵办了退休手续,到家即赋诗一首,悬于书房:“老夫解甲日,迎春烂漫时。卿说归来好,可以赋新诗。”问他有何打算,答曰:东坡先生说“学书之法,见狭、识浅、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这个“妙”无止境;黄庭坚说:“胸中有道义,再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道义”乃书家之灵魂。以后,就是多看看书,补补先天之不足;多想想百姓,人民创造的艺术要还给人民。端午节,他即兴赋诗:“沧海桑田日月星,今人心与古人同。千家举酒共一醉,祈愿万年享太平。”问及一直用以落款的“雨苍”二字的来历,他说,二字乃先师傅隐戈所赐,先生曰:“霖雨苍生者也!”至此,宝贵先生之“忧”之“求”皆跃然眼前矣!(刘占峰 人民日报)

【书法点评】

河南王宝贵先生淡泊名利,从其隶书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其隶书有一股纯净之气,脱略人间烟火,静静地、不慌不忙地在纸上散步。

其书有魏碑的平齐切笔,似乎还有楷书的结体,有隶书的体态,但蚕头燕尾这些隶书代表性笔法已经被他减得不能再减,整体观其书散散落落如繁星点点,与当下书坛流行的“粗笔”、“满笔”隶书拉开了距离,王宝贵先生的隶书作品做到了“不俗”,进一步看还有高雅,论个性也区别于常人,但是言其达非凡的艺术高度还不可妄下断语。

王书用减法,删减枝蔓,剩下的都是金枝玉叶,本来在艺术上并不是减法就没有大的境界和风格,比如李叔同的书法,简练之极的《平复帖》,董其昌的小字行草,杨凝式的《韭花帖》,八大的画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做减法的参照系,但是,在艺术上,减法比加法难做,剪掉太多枝叶的树,显得有些光秃秃的,那么留在树上的枝叶就必须是精品,连树干都要展现出不泛常的美来,有笔墨处需要在极简练的笔线中有细微的但又是极丰富的变化——在极简中表现繁多。

减法书法还要靠无墨的空白“说话”、“表现”。空白多了,欣赏者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填补”感,会潜意识地去延伸你的笔墨,充实作品中的意境。这就是说,空净美的书风往往带给欣赏者一种另类的美,他可以舒展你的心胸,他不强塞给你什么,而是互相置换欣赏。

擅做“减法”者必悟从“空”处得“实”,从“无”处得“有”之法。古人言:“凡书要拙多于巧。”而我理解“拙”则是增加模糊性、不确定性,如此作品的微动力形式才丰富,气息才活跃。

王宝贵书追求雅逸深境之不足还在于书中“巧”笔过多。“巧”过多,则甜、简气重,而入“拙”则可消俗气。那么空净书加入拙笔(和意外笔)则笔线以及笔线组成的空间给人一种不预定感,人的审美感官随笔线变化而置换出新的内容,而“新意”则是审美第一要义。

故自古以来人们总结出朴素的创作审美观:书有拙乃佳。而王宝贵的书法的确有些过于精确而乏“拙”。这种简净空书风若想达到一个高境,对形式技法的高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但还有一点往往是被人所忽略的:那就是笔墨形式之间如果调配到最佳点,它就会产生一种“关系美”,或曰“关系力”,他的产生与人的潜在内心结构相通。它的产生就标志着点线组成了完美的框架,组成了优美的形式,一旦成功,其特殊意义在于:有笔墨处与无笔墨处都会散发着艺术之美。

粗喻之:几块磁铁虽然不挨边,但互相都充斥着无形的或排斥或吸引的力量。书法亦如此。而编排这个形式密码则不仅从笔墨中去找,还要注意与人的心理审美结构契合。故,优美的成功的“减法”作品,会无处不充斥着神秘的、感人的、充满力感的形式关系美,西人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即与此通。故此,简净书法必须找寻自己的个性“形式”,一旦创造出来,作品中散发出的意蕴大于实际笔墨的总和——这有些完型心理学的味道。(李金河)

【书法作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