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件普利兹克奖建筑师作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21日开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提到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罗·西扎,很多浙江人尤其是杭州人不陌生。2018年,位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物馆开馆,极简的红色建筑成了网红打卡地。时隔两年后,西扎又一件建筑艺术作品——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宁波东钱湖边落成。
11月21日上午,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这是国内第一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下午,“美育育人 全面发展”东钱湖教育论坛圆桌会议在博物馆5楼召开。
美育:从中国美院的历史,到蔡元培坐像
来到博物馆门口,在外墙上可以看到“现代艺术教育先驱”,展示了中国艺术教育百年历程。
走进博物馆,启示厅里一座白色的雕像,这是刘开渠《蔡元培坐像》(1987)的复制品。蔡元培是近现代教育家,他以“兼容并包”的精神,把北京大学打造成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同时,他提出“美育”的思想,创办了中国美院的前身,邀请留洋回国的林风眠任校长。
“蔡元培先生,当时希望通过美育改造国民性,用美来唤起人心,唤醒社会。”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前院长许江,在下午的圆桌会议上说,“所以在92年前,对我们学校他提出的两句话:推进艺术运动,推行社会美育。”
许江说,美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是直指人心灵的塑造,培养民众的审美观、世界观。“大家看观字,繁体像一幅画,一直大眼睛的猛禽,翔于天,俯察大地,这叫观。我们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观,让孩子从小看到珍品,看到好的东西,心里种下种子,这就是艺术教育非常重要的。教育不光在学校,也在博物馆。”
三位大师的足迹
在《蔡元培坐像》旁,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三人的绘画。中国近代美术史和美育的几位先驱,在这里完成了一次聚会。
据悉,开馆初期,博物馆中展陈了200余件艺术作品,涵盖中外,是一次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历程的回望,重点呈现馆藏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先驱作品百余件。其中最重要三位先驱是刘开渠、贺绿汀、罗工柳。
木刻版画《鲁迅》
刘开渠视蔡元培为师,也继承了蔡元培的“美育”宏愿。许江说,刘开渠1930年代从法国学成归来,在蔡元培处见到了鲁迅,鲁迅当时说,中国现在的雕塑不做死人做活人啦。(古代雕塑陶俑主要用来墓葬)因此,“(中国的)雕塑始于近现代,始于美院。”
刘开渠一生致力于雕塑,他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刘开渠雕塑厅”中,展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胜利渡江》等原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意义。
贺绿汀是现代作曲家,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游击队之歌》。“我们这一代唱着他的歌长大。”许江哼起了《游击队之歌》,“它不仅表现了战士的神勇,塑造了我们一代人的精神。”
贺绿汀用过的施特劳斯钢琴,也在博物馆中陈列
“罗工柳先生,我有幸见过,我的老师全山石老师给我们上课,曾把他带来。一口广东腔,老人很爽朗。”罗工柳在建国初期参与了中央美院的创建,不久又赴苏联访学,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研究油画。
许江说,对于中国的现代的绘画、音乐、雕塑艺术,“他们不光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巨匠,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播火者,开创了中国艺术教育。”
罗工柳作品《地道战》
他们把近代西方的艺术带回中国,又建设了中央美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院,花费了毕生心血。“在宁波能感受中国艺术的高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许江说,对此,要对创办该博物馆的徐万茂、徐立勋父子表示钦佩。
两位耄耋老人的心血
博物馆的顺利开馆,还有两位耄耋老人耗费了心血。
一位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代表人物全山石,他今年90岁,是许江的老师。
1950年代,罗工柳以教师身份去列宾美术学院进修时,全山石以学生的身份同去。许江说,老师全山石也是现代艺术的播火者,他一生都献给绘画和艺术教育。他担任了华茂艺术教育总指导,他的眼光,保证了这个博物馆的高度。
博物馆俯瞰。摄影:侯博文。(文首视频中建筑照片,也是侯博文摄影作品)
另一位则是建筑师西扎,他比全山石小几岁。他在东钱湖边,设计出博物馆这栋建筑——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展品。许江在发布会上说,他曾到波尔图去拜访西扎:“我就问他,我说什么东西是最深影响你建筑的?西扎缓缓地抬起头,望着这个陡峭的河谷,告诉我是山川和历史。”
许江把这段小事分享,让人感受到艺术大师的深厚造诣。他们一位位艺术家,就通过建筑本身和建筑里展陈的艺术品,与今天的观众对话。
馆藏作品,除了徐悲鸿、罗工柳、林风眠、刘开渠等人的,还有潘天寿、刘海粟、李叔同、沙孟海、方增先、王冬龄、祝遂之等人的作品。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现场提到,今天,美育的事业仍然任重道远,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可谓恰逢其时。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