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民国时期的银元,为什么一吹就响?

Image 2020-11-24

在民国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饭店的老板或者酒楼的伙计在收到客人付的大洋时,便会用力的吹一下,然后放在耳朵旁听响声。如果响声正常,便会眉开眼笑,恭送客人离开。如果响声不对,则要让客人重换一块大洋。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当时的大洋为何能发出响声呢?真大洋的响声和假大洋的响声又有何差别?

我们称呼的“袁大头”其实是旧时代清末民国时期银元的一种,也就是大洋,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既然有大洋,那么也就有小洋,通常来说,大洋上面印制的图案是袁世凯,而小洋上面印制的图案则是孙中山。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银元能吹响的奥秘,这还要从银元的物质构成说起。对于诞生于清代、民国时期的银元,虽然名字含有“银”字,但实际上不是纯银构成的,实际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银铜合金,即由大约90%的纯银和大约10%的纯铜构成。

另外在铸造银元时还向其中加入了极少量的金属锡。这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银元实际上是由三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即银、铜、锡。

而在这个微观过程中,分子之间会形成许多的细小孔洞,空气可以流通。因此我们向银元吹气时,部分气体进入到银元内部快速流动并带动金属分子不断震动,所以能够发出声音。

不同时期的银元响声也不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仿造银元因为银含量不够,就造成了吹的时候银元声音比较尖锐,一听就能听出来是假的,所以没办法,最后之能提高银的含量来达到正常银元的声音,但是银的含量一提高,银元假不假也就无所谓了,毕竟它真正的含银量和真的差不多甚至比真的银元含银量都要高,这些并不罕见,并且在吹气的时候,因为你自身吹起的角度不同,也会造成银元声音上的差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