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搭起“舞台”?
“348个剧种听起来感觉很多,但真正能够常年在舞台上进行正常演出的剧种不超过70个。”中国文联办公厅副主任汪泽道出了濒危剧种的窘境。其中不少是地方戏,虽然独具特色,但却面临受众面窄、后继无人的状况。
自2018年开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连续三年举办,先后组织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408个剧目在昆山开展201场演出,共12000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现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7.2亿次,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此外,活动全程录播11000分钟,完成每场大戏折子戏初剪累计7000分钟,口述史采访350人,累计记录103TB的素材。
对此,汪泽不无感慨地说,百戏盛典成功举办,使一些“活化石”级的戏曲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在保护一大批濒危剧种的同时也救活了一大批戏曲院团,使戏曲艺术得以薪火相传。更让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戏在昆山展演之后,地方支持力度更大了,演出场次也多了,演员待遇也改善了。
昨日,2020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闭幕,标志着这一连续举办3年的戏曲盛会圆满收官。至此,我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与木偶戏、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首次在昆曲故乡昆山实现“大团圆”。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来,围绕“剧种”这一核心要义,组织开展了剧目展演、专家研讨等系列活动,成功锻造了“百戏盛典”这一具有深厚内涵的文化名片,“百戏盛典”已经成为加强剧种建设、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由此引发的“剧种热”将引领全国戏曲剧种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旭东表示,作为一座有历史底蕴、有文化传承的城市,承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是作为“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的现实担当。经过三年的展演,百戏盛典掀起了一股看戏、聊戏、研讨戏、关注戏曲传承发展的热潮,已成为一场全国戏迷的视听盛宴、一项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一张亮丽多彩的文化名片。
三年内,还举办80场特色戏曲文旅延伸活动,接收到各参演单位捐赠的代表性藏品4411余件(套)。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成为全国戏曲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活动平台和鲜明文化标识。
除了连续三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作为昆曲发源地的昆山,多年来也在积极为戏曲发展搭起“舞台”。早在去年10月,昆山便注资1000万元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百戏盛典,对全国各地稀有剧种、濒危剧种进行扶持。此外,在昆山,占地面积达50亩的中国戏曲百戏博物馆正在建设中,未来,昆山将以此为平台,全力打造百戏“大观园”。闭幕式上,组委会向昆山市人民政府颁发“杰出贡献单位”奖牌,向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颁发“优秀组织单位”奖牌。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