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难度最大的一首词,正着读令人欣喜万分,倒着读让人伤心欲绝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就是回文诗,回文诗的主题,大多数是写爱情的,因此又叫“爱情诗”、“回环诗”。
在诗歌追求自然美的同时,回文诗也是许多诗人们的一大爱好,因为回文诗的难度比较大,对很有才华的诗人们来说,是展现独特构思和过人文字才华的一个很好的领域。
回文诗,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读起来回环往复、荡气回肠,能给人带来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美感。
苏轼的学生秦观就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回文诗《赏花》,“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诗歌下一句的前四个字都是重复上一句的后四个字。
苏轼作为宋代第一大文豪,自然也不会放过回文诗这一展现高超文字技艺的机会,也写过多首著名的回文诗,其中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悼亡词《西江月·咏梅》。
西江月·咏梅
宋 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澈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王朝云本是西湖名伎,能歌善舞,得到苏轼的宠爱,12岁被苏轼收为侍女,18岁被纳为侍妾,陪伴了苏轼大半生,不仅是苏轼的侍妾,更是他的红颜知己。
苏轼贬谪岭南时,姬妾遣散,只有朝云执意相随,苏轼到惠州后写下《朝云诗》,引子中记述了朝云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坚贞感情,“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
王朝云想一直陪伴着苏轼,却在34岁时就染病去世,临死前,念着苏轼手书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朝云死后,苏轼非常伤心,先后为她写下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许多诗词文赋,来悼念他在世间唯一的知心人。
苏轼还在朝云的墓上筑了一座六如亭来纪念她,因为朝云所生幼子夭折后,便一直信佛,佛教以梦﹑幻﹑泡﹑影﹑露﹑电六如比喻世事之空幻无常。苏轼在六如亭楹联中写到: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西江月·咏梅》全篇没有提到朝云两个字,而是用梅花来比喻朝云。词的上片写梅花的生活环境,也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从远到近,用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七个景物构成了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衬托梅花开放的动人风姿。梅花盛开,香味跟着骑马的人飘得很远,淡淡微烟、皎洁月光笼罩着沙洲,清澈的水波映照着梅花的倩影,这一句的意境犹如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绿色的树枝上,倒挂着一只幺凤鸟。
词的下片是从上片倒装而来,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境,上片写的是梅花的盛开,令人欣喜万分,下片写的却是梅花的凋谢,预示着美丽朝云的逝去,让人黯然神伤。
华妍映彻清波,再次渲染了梅花的动人姿色,但接下来笔锋一转,写梅花的凋零, “斜烟、淡月、笼沙”三个词渲染出了梅花凋零的凄凉环境,“远路、微香、趁马”三个词,非常明显地写出了梅花凋零、朝云去世的情景,花香已经非常微弱,朝云也趁着马远去了,只给诗人留下了一个朦胧的背影,满地落寞,满纸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