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沙孟海诞辰120周年大展:见证“彷徨寻索”与“转益多师”

Image 2020-11-30

“我自觉漫长的六十年学书中间,早一时期是‘彷徨寻索’,走了不少弯路。稍后是想‘转益多师’,多方面吸收些营养来丰富自己。”对于自己的书法之路,沙孟海曾如是说。

今年是一代书法大家、学者、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由中国文联、民盟中央、浙江省政府、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11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系列活动由3个板块组成,包括一个展览、一次纪念会和3场学术研讨会。

此次系列活动通过艺术家、学问家、教育家这三个维度聚焦沙孟海,对他的治学旨趣、学术渊源、学术特征及学术影响做出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解读。

沙孟海(1900-1992年)

展览现场

11月28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共展出来自浙江省博物馆、沙孟海书学院、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天一阁博物院等单位收藏的沙孟海书法篆刻作品、手稿和文献300余件,全面展示沙孟海先生在学术研究、考古文博、书法篆刻创作以及高等书法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展览规模宏大,将持续至12月6日。

展览开幕式后,“传承、跨越与典范——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以“沙老亲朋故友和门生弟子的缅怀”为主题,回望沙孟海先生的学术和艺术生涯,挖掘梳理沙孟海的时代意义和文化贡献。主办方同时还举办了“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他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学,使他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他的金石文字。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独特书风。兼擅篆、隶、行、草、楷诸书,所作榜书大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沙氏学问渊博,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沙老与王个簃先生、诸乐三先生及日本友人在超山合影

沙孟海曾经用三句话总结其一生学书的经历,第一句是“彷徨寻路”,第二句是“转益多师”。对于“穷源竟流”,他曾说:“什么叫穷源?要看出这一碑帖体势从哪里出来,作者用怎样方法学习古人,吸取精华?什么叫竟流?要找寻这一碑帖给予后来的影响如何?哪一家继承得最好?”

沙孟海先生手稿

沙孟海先生手稿

百年树人四字横幅

作者:沙孟海

创作年代:1983

规格:47×182cm

沙孟海文献

一些书法学者接受采访时表示,沙老是中国近代书法篆刻史上的一个典范,此次纪念活动让大家可以进一步贴近沙老,了解沙老,将其成为典范的元素从中提取出来,勾勒出一个具体的、别具一格的沙孟海形象,“首先,沙老虽然是一位艺术家,但他与整个中国近代政治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他曾任中山大学预科中文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秘书。1946年,沙孟海应时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之邀,在教育部任秘书,也曾为蒋介石重修《武岭蒋氏宗谱》。新中国成立后,沙孟海留在大陆,又历任浙江大学、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省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他一直处于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之中,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学者和艺术家的独立品格。艺术上,沙老师承正脉,承前启后。沙孟海先生早年师从冯君木、吴昌硕、赵叔孺等。在非高等教育系统的年代,他主动转益多师,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习钟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等多家。尚北碑之厚重,最擅行草、榜书大字。在篆刻方面,吴昌硕的“浙人不学赵撝叔,偏师独出殊英雄”这句点评最为精准。陈振濂表示,翻看沙老的篆刻作品,就可以发现,他跟当时清末民初流行的时髦的东西不沾边,当大家还在研究邓石如、吴昌硕时,他转身研究古玺印,可以说是孤军奋战。 此外,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在当时公认的《东方杂志》上发表《近三百年的书学》等著作,这应该是最早的书法史的文章,他的《印学概述》、《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书法集》、《兰沙馆印式》、《沙孟海写书谱》等给后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第三是沙老的学术与艺术齐头并进,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西泠印社的“国际印学研究中心”是沙老提出的,用“印学”而非“篆刻”,足可见学术在沙老心中的重要性。“对沙老来讲,刻印只是60分的及格线,另外40分就是要靠学术。这与沙老长期研究考古、教授古器物学,长期研究上古治学非常有关,他兼跨学术与艺术两个领域,两者齐头并进,在当时也是屈指可数。”

振寻天真四字轴_

作者:沙孟海

创作年代:1986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