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夜宵是火锅?考古学家发现,古代人的宵夜可不止这些
提起古代社会,我们往往会想到这是物质资源十分匮乏的时代。人类既没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没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至于每天除了担心温饱,就是为了赋税烦忧,更不要提娱乐生活了。
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观点,古人的生活未必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清贫。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就连宵夜,他们也不曾落下。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古代水电设施都没有发展起来,想要吃一顿舒服的宵夜,或许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考古人员发现,古人的饮食文化可不容小觑。
商周时期出现火锅的雏形
首先,早在商周就出现了火锅的雏形,并且到了战国时代还发展成为鸳鸯锅。
考古学家表示,“鼎”在两千多年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能够作为礼器,承担着祭祀和传承的任务。还是一种食器,将食物放到鼎中加水煮沸,成为烹饪方式之一,这在祭祀过程中尤为常见。
到了战国以后,铜鼎开始出现了分隔,可以区分不同食物的烹煮区域,如果汤底不同,这完全就是古代版本的火锅。
随后的一千多年里,古人不断改造“火锅”的样式,但是烹饪方式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可见火锅在我国历史传承已久。
烧烤的历史比火锅还久远
其次,烧烤的发展历史其实比火锅还要久远。根据现代人的理解,烧烤就是用火烤食物,并且撒上一些调味料,食材种类多样,并不局限于肉类。这样一来,如果追溯到周口店人生活的年代,烧烤同样是存在的。
这其实是人类的本能,钻木取火让我们得到了获取熟食的机会,减少了病菌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味觉体验。考古学家在象形文字中还发现了“炙”这个字,可见烧烤由来已久。
如果说早期人类的烧烤只能算是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那么到了西汉时,烧烤就变得更加正规了。因为一些砖画中已经出现了烧烤用的签子和扇子、炉子等工具,食物除了常见的牛羊肉之外,还有蝉,这实在令人感到吃惊。
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对烧烤同样颇有研究,甚至还有专门的文章来总结相关经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宵夜准备得十分精心
借助于越来越丰富的考古资料,人们对古人的日常生活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虽然没有电脑、手机,但是在慢生活的状态里,仍然找到了很多乐趣,这一点在传统饮食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中国是最注重饮食“仪式感”的国家,人们为了一日三餐而精心准备,吃饭也成为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从火锅到烧烤,在烹饪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其实也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