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白和杜甫谁更技高一筹?读完他们描述长江的诗,答案一目了然

2020-12-02

说起唐朝的代表诗人,李杜绝对是毫无争议的两个门面担当,唐朝另一位诗人韩愈在《调张籍》里便已清楚指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个诗仙,一个诗圣,直到今天,他俩的名字依然是唐诗里不可逾越的丰碑。

不过话说回来,李杜两人要是作比较,到底又是孰高孰低呢?其实,两人或许完全没有可比性,毕竟写诗的风格完全迥异。李白的诗是浪漫主义的,奔放热情的。而杜甫的则是现实主义,悲天悯人的。由于风格不同,比起来显然有失公允。

之所以会如此,无不在于两位诗人的出身。李白那会正值盛唐时期,再加上他也是富商巨贾家庭出身,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不会产生杜甫这般苦大仇深的情绪。而李白生前也是一位把酒言欢、放浪形骸的浪客,写出如此狂野浪漫的诗,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但杜甫不一样,他出生于晚唐。从小家境贫苦,再加上年少求学时的屡试不中,以及后来官场上的不得志。让他亲眼目睹了李唐盛世下潜藏的社会危机,后来赶上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泥沙俱下,所有的一切因素让杜甫不得不悲天悯人。

而自古以来,现实主义的作品一直比浪漫主义的更加受欢迎,毕竟现实主义诗词的立意远比浪漫主义要更加具有力量和深刻。因此,唐朝还有一位叫元稹的边塞诗人,就曾毫不掩饰表达过对李杜两人的看法。按他的观点,杜甫就是要比李白厉害。李白的诗虽然浪漫,但都太过轻飘飘。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譬如宋代的欧阳修、黄庭坚以及苏轼,都认为杜甫在立意和技法上都要比李白高。

当然,有钟爱杜甫的,亦有偏爱李白的。像是孟浩然,就是李白的忠实拥趸。而非要将两人分出个高下,当年两人都曾写过一首描绘长江的诗,从中便能看出谁更技高一筹。

首先来看看李白的,这首诗便是我们熟悉的《过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作于李白25岁那会,也是他第一次出蜀期间。顺着长江的扁舟一路东行,沿途两岸的江景让他有感而发,故而写下此作。谈不上多高深的立意,但寥寥四句便足以让人身临其境。江水的浩渺,两岸鲜翠欲滴的青山扑面而来。将长江的俊秀和百转千回展现得淋漓尽致,足见李白的语言功力。

再来看看杜甫的,同样,这首诗我们也学过,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同样是写长江之景,杜甫全诗中更多的是他个人的感怀伤情。尤其最后那句“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将杜甫内心的顾忌展现得鞭辟入里,同时将整个长江景致的格调拉入了悲伤中。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一条江的景色,为何李白和杜甫的差别如此之大呢?主要因为李白当年写《过天门山》时,真是出蜀去长安走马上任,心情自然一路高歌。而杜甫写《旅夜书怀》时,已经来到了53岁高龄,这是他人生最后的5年,也是他最潦倒落魄的时光,再加上当年接济他的好友一个个相继去世,杜甫又如何能像李白这样轻松呢?

不过,单纯从描写江景来看,李白的《过天门山》显然更胜一筹。但诗这种东西抛开情感来谈无疑是有失公允的,因此,综合来看,更加融情于景的《旅夜书怀》水平要更高。

其实,李杜二人的水平之争,在历史上持续了千年,却一直没有定论。而诗这种体裁欣赏起来是带着很大个人主观情绪的,对于那些钟情李白性格的人而言,李白永远技高一筹。对于那些更杜甫一样心系天下之人,杜甫永远独树一帜。而我们也不必纠结于两人孰高孰低,忠于自己喜欢的,就足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