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盘点那些只凭一首诗名垂千古的诗人们,张若虚竟然名不副实?

Image 2020-12-03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他们大多以独特的风格和绝妙的笔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闪耀在历史文化长河中。

在这座中华文化宝库中,既有李白这样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天赋和性情惊艳世人的天才型诗人,也有杜甫这样勤勤恳恳开拓创新的后起型诗人,他们都以自身的才华和品格博得了众人的喜爱,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但也有一些诗人,其名虽不扬,其作品却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只凭一首诗名垂千古的诗人们。

第一位:张若虚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说到这个话题,首先必须要提到的便是这篇被盛赞为“孤篇压全唐”的诗作——《春江花月夜》

这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即使经过千年时光的淬炼,也依旧引得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全诗以春、花、江、月、夜为背景,紧紧围绕“月”来展开,“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诚然,《春江花月夜》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其表达的崇高思想境界也深深影响着后人。但,“孤篇压全唐”这一称号,据可考究的历史资料来看,并没有哪一名家用这样的说法来称呼《春江花月夜》。更多地,还是网友将历史上所知的评价糅合在一起,提出了“孤篇压全唐”的称号。

对于《春江花月夜》,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闻一多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被《春江花月夜》一首诗洗净”、“清洗了盛唐的路”。网友先取王闿运的“孤篇横绝”,再取闻一多的“压倒梁陈隋唐四代”,结合出了“孤篇压全唐”的评语。

而事实上,闻一多的评价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便是“在宫体诗中”,评价完春江花月夜,闻一多还有一句话:“另一个顶峰陈子昂”。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很出色的诗作,但它压不了全唐。

第二位:陈子昂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本作虽名为《登幽州台歌》,却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第三位:张继

代表作:《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毛宁的名曲《涛声依旧》即使在今天听来也依然很有韵味,其歌词所参考的诗作正是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说来张继此人,满身才华却遗憾落第,创作的诗文不少,流传下来的却不多,仅仅一篇挥笔而就的《枫桥夜泊》就让所有人记住了“寒山寺”。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

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第四位:林逋

代表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被誉为“梅妻鹤子”的林逋,性格孤傲自号,不求名利,写了一辈子诗都平平无奇,唯独一手七律诗《山园小梅》,妙手偶得,呼入天赐,得了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名垂千古。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第五位:崔护

代表作:《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整首诗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有两个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但作者并没有注重对故事的描述,而是写成了抒情诗。“故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

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我想,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第六位:崔颢

代表作:《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连李白也自觉难以超越,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