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载入桥梁史的中国大桥,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设计师名字家喻户晓

Image 2020-12-04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诗经》

我们熟知的成语“鸠占鹊巢”就是出自于《诗经》的这首诗。它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褒义词。这里的“鸠”比作女子,“鹊”则被比作男子,所以“鸠占鹊巢”用现代话来翻译就是:男生修好了房子,女生嫁给了他(住进了他的房子)。不得不说,连古人都深受房子之苦啊!

不过,古人修房子没现在这么多麻烦,小伙子只要有块地,凭着年轻力壮一年半载就能给自己弄一个不错的小木屋出来,只有有了自己的屋子,女人才能和你组成一个“家”。因为“家”首先得是上面有一个“宝盖头”,也就是有个房子。总不能叫女人在野外跟你生儿育女吧,所以房子是从古至今的必需品。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建筑业在中国很古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为自己建造房子成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必须技能——只有有了房子,才能够有窈窕淑女的“鸠占鹊巢”嘛!中国更远古的建筑史可能要追溯到上古三皇的有巢氏,他首先教会了我们的祖先如何建造房子来抵御野兽的侵扰和风雨的摧残:

“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不过,有巢氏的房子是建在树上的,颇像是个“鸟巢”,所以大家尊敬的叫他“有巢氏”,正是因为有了他,我们中国人才有了自己的“巢穴”,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建筑学。不过,发展到后来,中国的建筑学就越来越先进了,不论是在美观还是实用上面,都创下了不少世界之最。

古时候的咱们就不多介绍了,今天讲的是中国现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他凭借着自学成才,建成了不少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有着巨大革新意义的建筑物。尤其是他建造的一座神奇的桥梁,载入桥梁建筑史史册,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却比那些修了很多桥墩的桥梁还要牢固,他的名字也因此而载入了史册、家喻户晓,成为建筑人的明星和偶像。

吴琦瑛出身一般,1940年的时候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这时候天下还比较乱,一方面我们在打抗日战争,一方面国内也有不少的军阀、土匪。所以老百姓的生活很苦,能够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不过,幸运的是,吴琦瑛却有幸读了几年书,上了小学,在当时算是了不起的“文化人”了。

正是因为当时知识的极度匮乏,使得当时人对于知识看得特别的宝贵,所以吴琦瑛也对自己学了几年的小学的知识感到非常宝贵。尤其是他在书中知道了建筑师这个职业之后,更是对建筑方面的知识感到无比的好奇。怀着这种好奇,在建国之后,他又给自己争取到了上初中的机会。

这时候的“初中生”,不说比现在的清华北大,比个一般的大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上完初中,他也不能继续上学了,家里困难,他必须自己去挣钱了。16岁的时候,他就自己承担起了自己的生活费用。因为对建筑学特别的感兴趣,所以他虽然工作了,却仍然对建筑学的书籍孜孜不倦,只要有机会就去找书看。

为了理论结合实际,吴琦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地上面干活。一方面是可以挣钱,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目睹和研究建筑上的问题。理论的扎实,加上实践经验的丰富,使得吴琦瑛的水平不断上升。后来,他开始自己主持设计和施工各种建筑,这其中尤其以复杂的桥梁建筑居多。他所建造的每一条桥梁,都可以称之为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

比如,1978年他建成了石砌单波双曲拱桥—平溪江大桥;1980年建成净跨70米的单室箱型拱—龙井桥;1986年,他建造了当时大多数人认为无法完成的单拱桥——石背大桥;这些桥梁在当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施工难度上都具有很大的突破,甚至引起了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不过,他最杰出的佳作还是位于湖南洞口的淘金大桥。这座桥梁甚至让他在桥梁建筑史上“封神”,他也因此成为了以后讲桥梁建筑史不可避免的一个开创性人物。这座桥杰出在哪里呢?根本原因在于,这座全长74米,跨度达到70米的大桥整个桥身没有一个桥墩,全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承担桥的重量。

那么这座桥是怎样做到的呢?看了这座桥的人都会幽默的说:施工队是不是把桥梁图纸给拿反了?因为这座桥与大多数桥面完全的拱桥不一样,它的桥面是平的,反而有一个“拱”是朝下的,看起来好像是把一个拱桥给“倒”了过来。实际上,这座桥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这个“倒”着的“拱桥”。

正常的拱桥往上“拱”,所以它的“拱”所受的力是水平推力,垂直方向的力还需要用桥墩来承受;但是这个向下“拱”的“拱桥”,直接将水平桥面竖直方向的力变成了水平压力,而水平桥面的水泥结构又有很强的抗压能力,所以就不用再添加其他的竖直方向的承力构件,直接一个“拱”横跨南北。

他的这种设计,不仅仅是形式新颖,而且省掉了大量的脚手架桥墩材料,为施工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为甲方节省了不少的成本,在建筑史上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开拓。因为创造了很多这样的神奇建筑,而且他的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吴琦瑛被誉为是“建筑天才”。

他也因此获得了“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奖项。这些奖项对于他来说,实至名归,因为他是切切实实的在技术上做了创新,对人民的生活起到了提高和帮助的作用。希望这样的专家以后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