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华美至极的皇家工艺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 守艺
你将打开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
极尽奢华之态
精美绝伦、高贵华美
成为古代工艺的一朵奇葩
花丝镶嵌
▼
(观艺术百态,看芸芸众象)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美
花丝镶嵌,作为一门涉及材料众多、工艺繁复的传统金属技艺,旧时以“细金工艺”为名。这种以金、银为主要原料,以其他名贵材料为点缀的精美技艺,实为多种贵金属工艺的集成,雏形可以上溯商代,在随后历朝的不断创新中发展,工艺主要涉及花丝、镶嵌、锤揲、錾刻、鎏金、烧蓝、点翠等数种。
累丝镶嵌金辟邪主体高3.1cm、长3.9cm,底座长5.5cm、宽1.6cm重8.4 克 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其中,花丝工艺是将金、银细素丝搓制成各种纹路,再通过特有的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技法制作出玲珑、精密的花丝物件,成为花丝镶嵌中最独特和最具魅力的所在。再加上玉石珠宝和烧蓝、点翠等嵌入物,花丝镶嵌成品无论是陈设摆件还是饰物,均呈现出精巧华贵、富丽堂皇的效果。
繁花手包
西晋龙纹金带扣长9cm、宽6cm藏于安乡县文物管理所
明代花丝镶嵌冠
明清两代更是达到了花丝镶嵌技艺的高峰,并在造物属性和审美意趣上明确了皇家身份。今天, 这项繁杂缜密、工序讲究的花丝镶嵌技艺,在经历100多年的数次传承与发展的起落沉浮后,逐渐被世人所认识,从业者们也正奋力向更深层的领域进行探寻。
金丝翼善冠,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陪葬之冠。高24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顶皇帝金冠,分为“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个部分,分别用518根、334 根和70余根直径为0.2毫米的金丝编织而成。金丝编织花纹俗称“灯笼空儿”,不仅空当均匀、疏密一致,还如罗纱般轻盈透明。金冠上的龙头、爪、背鳍和二龙之间的火珠,全部采用阳錾工艺进行雕刻,呈半浮雕效果;龙身、龙腿等部位则采用掐丝、垒丝、码丝工艺进行制作,每片鳞片均以金丝搓拧成的花丝制成,码焊成型。图案虽复杂,但丝毫无焊口痕迹。金丝翼善冠高贵华美而不失儒雅与阳刚,足以成为古代花丝工艺登峰造极之作。
明代金丝翼善冠
以孝端皇后凤冠为例,整个凤冠采用花丝、点翠、镶嵌、穿系等多种工艺,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颗,点翠的面积大且形状复杂。凤冠以丝帛面料的漆竹为帽胎,金龙为花丝编结而成,金凤由点翠工艺制作,均口衔红、蓝宝石和珍珠的珠滴;每两条龙间有点翠展翅凤凰一只,凤凰下有三排以红、蓝宝石为中心的珠宝钿,其间点缀着翠兰花叶;冠檐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宝石珠花,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博鬓上嵌镂空金龙、珠花璎珞,金翠交辉。凤冠富丽堂皇而不失庄重,颜色斑斓而不缭乱,充分体现着花丝与镶嵌完美结合之下的皇家审美特质。
明代孝端皇后凤冠
清代细金工艺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其用途之广为前人所不及,特别是在皇家宫廷中运用范围极广,遍及典章、祭奠、鞍马具、佛事和陈设,以及日常生活之中。就风格而言,清朝的花丝镶嵌比之明代更加精细,装饰也更加烦琐复杂,名品不断涌现,在构思和制造之上,有时还会对器物本身做一些特殊的尝试。
著名的金瓯永固杯,作为皇帝新年第一天子时举行开笔仪式的专用酒杯。虽为实用物,但自身意义远大于普通酒杯。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疆土、政权永固。整体为三足鼎状,鼎作为国体永固的象征;鼎足的象鼻,更是以象通“祥”;杯身左右两侧作势向上的夔龙形耳,代表着生机与皇家威严;子纹饰中频繁出现的宝相花,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整个杯子的图案设计与中国美学保持一致,重意蕴甚于写实,大量使用传统吉祥纹样,遵循着“图必有意”的原则。
清代金瓯永固杯
就工艺而言,杯子通体錾刻,呈现浮雕效果,镶嵌大小珍珠11颗,其中两颗主珍珠色泽乳白,光润饱满,直径都在10毫米以上,堪称珍珠中的极品,其余9颗也都是直径大于5毫米的难得的圆珠。此外还镶嵌了红、蓝宝石21颗,均选用上等缅甸红、蓝宝石,其中一部分是带有神奇星光的,在不同的光线照耀下会发出不同的光芒。据记载,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诞时,命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和珍贵宝石为原料打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金瓯永固杯,为天下祈愿。这件既彰显皇家尊贵奢华,又寓意吉祥太平的金杯铸成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特御封造办处铸杯大师为“九品工匠”,表彰其卓越技艺。后来,“九品工匠”也成为顶级工艺大师的代名词。
此外,清代的细金工艺中还流行与藏传佛教有关的物品设计与纹饰。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乾隆年制的嵌宝金塔,作为供器,依照宗教惯例,各式佛家八宝纹样及各种莲花纹样频繁出现。塔中均有佛龛,使用錾刻和花丝等多种工艺,并镶嵌白玉、珊瑚、松石以及各色宝石,庄重而华贵,集宗教信仰和富贵吉庆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