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宋人写雪的一首小诗,少有人知,寥寥20字,却写尽了离别的销魂

2020-12-07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有一段很著名的论述: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于是,同样是写天地间纷纷扬扬的雪花,在柳宗元笔下,是无边的清冷孤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在白居易那里,却是三五知己、红炉美酒,令人生出融融暖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在边塞诗人高适笔下,雪却带着一股浑厚的苍茫,弥漫整个天地,让人的心胸都为之激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

而在宋人孔平仲那里,漫天风雪,则化作纷纷离愁,将诗人重重裹挟。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作者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是北宋诗人。

治平二年(1065)他考中进士,此后他历任密州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等。后来他因被言官参劾元祐时附和旧党,而被削官,后来又被贬到惠州。

这首《寄内》应当便是写于诗人赴惠州途中。

“寄内”,这里的“内”指的应是诗人的妻子,是一首寄给妻子的诗。

这首诗正确的叙述顺序应当是: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诗人走在山路上,天将暮了,行人日渐稀少。群山深处,一片寂静,唯有北风怒吼,大雪深深。

诗人于是想把途中看到的景色,说给妻子听。因着这种思绪,他突然思念起了家人。

但是诗人却故意将诗句倒转,而这正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处。

由途中景色,想到家人,固然是一种最普遍的写法,却也失于平铺直叙,而缺少波澜。

而诗人的这种写法,前两句“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诗句中说“途中景”,但是是什么样的景色呢?诗人没有说。

诗句中又说“别后心”,但是“别后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诗人同样没有说,这样就能引起读者兴趣,也有助于情绪的铺垫。

到后两句“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诗人以景色描写来结尾。

丛山深处,风雪之中,日暮之下,是诗人这一个孤单的行人。

看似只回答了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都回答了。

诗人是想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那风景正是诗人内在情绪的外在映照。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因为被贬,不得已离开家人亲友,内心是凄楚悲伤的。

于是便在诗人的这种目光里,旅途中的景物也都变得萧瑟凄冷肃杀。

而以景色描写来结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同中国水墨画的留白般,带给人绵长的韵味,让读者能够去细细领会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