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的前世今生
作者:丹尼尔
1919年,一战遮天的硝烟和血腥的空气刚刚散去,德意志帝国改制为魏玛共和国。百废待兴中,成立了一个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 —— 包豪斯。
这座被称为现代设计教育起点的学院,经受住数次搬迁、政治干预和最终关闭的考验。如同一个源泉,让现代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一股滚滚洪流,最终席卷世界,无处不在无人不知。
百年间,尽管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包豪斯所带来的影响力,依然在建筑、设计、艺术等学科中不断被提及,甚至吸引了更广泛的公众的兴趣。
今年,是包豪斯成立101周年,让我们回首最初,以这篇用心的深度长文,一起祝这个伟大的名字101岁生日快乐吧。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我们生活的城市
是如何从这样
变成了这样
我们生活的空间
又是如何从这样
变成了这样
这巨大的变革中间
隔了一个重要名字
包豪斯BAUHAUS
由「工业设计」引发的现代设计概念
既不是诞生于艺术气息浓厚的巴黎
也没有诞生于具有先锋精神的纽约
而是始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工厂和机器取代手工工艺体系。社会生产分工使「设计」与「制造」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但由于工业生产一味关注技术、材料和机械,而艺术家对平民日用品又漠不关心,直接导致了产品的粗制滥造和审美失落。「包豪斯」就诞生于这艺术与技术对峙矛盾突现的大工业时代伊始。
Part One
包豪斯 缘起
1919年,一战遮天的硝烟和血腥的空气刚刚散去,8月11日「魏玛共和国」成立,这个诞生于血与火之中的政权,是战争失利后的德意志帝国分崩离析的产物。
魏玛共和国
全新的共和制度,让压抑许久的前卫思潮喷薄而出,战败带来的创伤和失落,让德国知识分子将社会改革的理想,寄予在文化艺术的彻底变革之上。
1919年4月,德国魏玛成立了旨在用新式教育,来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国立包豪斯学院」。一所综合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为一体的设计学院。
魏玛包豪斯
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希冀通过全新的教育改革,探寻现代设计中,手工艺与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完美结合。
他将德语 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为学校命名「包豪斯」 Bauhaus。
正如在《包豪斯宣言》的开篇所言
艺术家与工匠间其实并无本质不同
于是,创办一个新型手工艺人行会
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
包豪斯宣言封面
包豪斯的课程设置
完全按照「工业生产」的目的安排
比如开设实际操作技术
造型与结构等等
同时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
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
等都纳入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之中
Part two
包豪斯 历程
建立之初的此刻,没有人预料的到
这所怀抱改变世界理想的设计学院
将会历经跌宕起伏的闭校搬迁三次
先后经历三个时期对应的发展阶段
最终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阶段 魏玛时期
1919 — 1925
建立之初手工艺与工业化、艺术自由与生产标准的矛盾,成就了包豪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格罗皮乌斯广招贤能,聘请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工业技术人员与手工匠师共同授课,展开一系列充满激情的探索,为包豪斯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构成奠定了基础。
格罗皮乌斯(左七)与包豪斯的大师们
瑞士画家伊顿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引入色彩教程;匈牙利艺术家莫霍利-纳吉,将「构成主义」设计理念结合进手工艺课程;
László Moholy-Nagy
建筑艺术家莱昂内尔 费宁格深受立体主义风格熏染,以建筑绘画见长,将理性的塑造融入诗意的光芒;
Lyonel Feininger
画家兼音乐家保罗 克利,将意识形态融入艺术,引领学生体验点线面的构成与魅力。
Paul Klee
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以科学的分析手段处理色彩、图形与线条,奠定了「现代抽象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Wassily Kandinsky
荷兰风格派艺术家凡 杜斯堡将「新造型主义」引入设计课程,追求平面和空间造型的抽象和简化。
Theo van Doesburg
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大师们投身这场「从零开始」的伟大事业,学校充斥着自由而热烈的气氛,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
魏玛包豪斯工作坊
包豪斯创造性地将不同学科彼此交织,形成以「艺术与技术统一」为核心的包豪斯理念;以及「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模式。
包豪斯教学策略图
这种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采用「工厂学徒制」。入学必须经过为期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
完成基础教育后,方可进入工作室,接受为期三年的学徒教育,合格者获得「技工证书」,优异者再进入「建筑研究部」。
包豪斯冬季课程表
实用而务实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激情,设计了不少兼顾机器生产和美观实用的工业日用品。
1923年,包豪斯举办名为《艺术与科技,一个全新的统一》展览,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核心,以国际主义和艺术的多样性声名鹊起,成为欧洲前卫人士的重要聚会场所。
1923年包豪斯展览海报
第二阶段 德绍时期
1925—1932
在1923年右翼控制魏玛议会后,包豪斯备受诋毁举步维艰。1924年德罗皮乌斯宣布主动关闭学校,在德绍 Dessau 重建。
与魏玛的紧张严肃不同,德绍气氛松弛而活跃。重建后的包豪斯实行「设计与制作一体化」教学,终于在工业产品设计的道路上巩固地位,进入短暂而美好的辉煌岁月。
不仅诞生了很多至今仍定义着包豪斯形象的产品,更培养了大批现代派先锋设计师。
1926年10月
包豪斯搬入格罗皮乌斯设计的
涵盖教学区、作坊、剧场、餐厅
体育场及花园等设施的全新校舍
艺术家们再次汇聚德绍。雄心壮志的大师、热情勤恳的学生、激动人心的舞台、燃情岁月的呐喊。包豪斯的师生们不断将个体的创造,投入整体的思考与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