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鞍山书画岫岩玉雕在沪展出:讲述钢铁、岫岩玉和民俗文化

2020-12-09

辽宁鞍山被称为“中国钢都”,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有着“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的美誉;同时鞍山还被称为“玉都”,岫岩玉雕是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地方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此外鞍山还是北方山水之城。

12月7日,“‘活力鞍山·玉美岫岩’——中国·鞍山书画岫岩玉雕精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展览选取了鞍山知名书画和玉雕作品200余件,试图把鞍山的钢铁文化、岫岩玉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以及自然景观、发展进程等以书画和玉雕形式呈现给上海市民。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书画和岫岩玉玉雕精品展由中共鞍山市委员会、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也是是继南京、北京后,巡展的第三站。此次在中华艺术宫的展览共展出70件书法、70幅国画和60件玉雕作品,风格多样、手法新颖。也是鞍山文化界的代表作品,呈现了鞍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展示了城市日新月异、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画卷。

展览现场

作为“祖国钢都”,百年鞍钢是鞍山最鲜明的城市符号。其实,鞍山最早的文明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距今约两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有确切文献记载始于战国时期的燕国,隶属于辽东郡;汉代开始土法冶铁,辽金进入极盛时期,冶铁文化历史久远。

此外,域内“中国玉都”岫岩出产的岫岩玉,被誉为“第一候选国石”;千山素有“辽东第一山”美誉;爱国将领张学良、革命先辈吕正操等英雄人物,刘兰芳、单田芳等曲艺大师等从这里走出。此次展览从书画、玉雕的角度呈现鞍山的玉雕文化。其中岫岩玉雕是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地方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展览现场

说起玉雕,很多人会想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知名度最高的展品“翠玉白菜”,这件清代玉雕作品的原料来自缅甸,其翠色晶润淡雅,通透无暇。

不同于缅甸玉,辽宁岫岩玉因质地细腻纯净、储量多而闻名中外。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岫岩玉雕以小件制品为主,岫岩玉雕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岫岩玉雕工艺品主要有素活、人物、花鸟、兽四大类。2019年11月,岫岩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满城汉墓 金缕玉衣(非此展展品)

相比缅甸玉、岫岩玉的历史更为悠久。据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历代出土的文物中,都有用岫岩玉雕琢的玉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就用了岫玉,此外新石器时期的“有孔玉斧”、战国时期的“兽形玉佩”、秦汉时期的“玉辟邪”等原料都是岫岩玉。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经化验确认2498片玉片大部分是用岫岩玉雕制而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属夏家店文化的两件出土玉器《碧玉螭佩》和《青玉鸟兽纹柄形器》,经鉴定,均是岫岩玉雕制而成。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猪龙(非此展展品)

岫岩近古玉器生产初起于清乾隆年间,渐兴于道光咸丰时期。清末民初,岫岩地区形成了有三百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当时玉雕有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素活等五大类产品,特别是素活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玉雕素活工艺是先人留下的技艺,同时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反映。

王运岫素活雕刻

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岫岩玉雕非遗传承人王运岫的素活作品,作为岫岩玉雕第四代传人,王运岫出生于1952年,14岁即从事岫岩玉雕事业,后拜贺德胜为师,专攻素活雕刻。所谓“素活”,指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薰等宫廷中的古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平衡、稳重、比例匀称、圆润光滑,文饰讲究古朴、典雅、华贵,其工艺难度极大。在展览中的一组王运岫的素活作品,技艺精湛、形制规矩。但高科技工艺已进入玉雕领域,手工技艺受到很大冲击,有些岫岩玉雕师傅在坚守,但创新者也不乏其人。此次展览中,孙树龙、孙树国兄弟就是其中的创新者,他们的作品借鉴中国山水,将传统的“三远法”用到玉雕山水之中。其作品《富水长流》表达的是黄山风景,另一件《庐山瀑布》表达了李白诗意。距孙树龙介绍,他们兄弟的“山水玉雕”做了6年,以《富水长流》为例,选材时整块石料大约有3吨,经选择、成作品后大约有1500公斤,耗时14个月。在展览中还有一些动物、人物类的玉雕也颇为有趣,其中也包含了与苏州玉雕不同的风貌。

孙树龙、孙树国 《富水长流》(局部)

孙树龙、孙树国 《庐山瀑布》(局部)

除了玉雕外,展出的书画作品也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展览中有一件书法中堂《千华胜境》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世刚,他所写的“千华”指的是鞍山的“千山”(千朵莲花山)。远在隋唐时期,千山就有寺庙建筑,清代中期,道教传入千山,相继建成了“五宫”、“八观”、“五大禅林”等近40处不同风格的庙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阁。其四季各异的景色和浓厚的佛教文化,也让“千山”被称为“辽东第一山”,这件作品也是张世刚为此次上海展特别创作,展览中也有不少作品表达的是“千山”风光。

张世刚《千华胜境》

展览现场

也有一部分绘画作品表达的是“中国钢都”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当下鞍山的风物和人民的生活,通过艺术展示“工业鞍山”历史和“人文鞍山”的当下。

展览作品

鞍山缘何选择在上海举行此次展览,主办方表示,除了希望把鞍山的历史根脉和秀美灵气呈现给上海市民,也希望通过上海这一窗口,与海派书画玉雕交流经验,融合鞍山特色资源,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